丁雪峰轻管理:研究生教育如何改革?


 

责任编辑/冷珊珊

 

话题由来

最近,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研究生工作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刘延东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与科技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吸引、培养、造就优秀高端人才的战略选择。

无独有偶,近日,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也表态,“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点、关键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几篇论文的质量或数量、考试成绩等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这为研究生教育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杜占元提道,我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也是一个发展良好的时期,研究生教育同样如此。

作为吸引、培养、造就优秀高端人才的研究生教育近两年来呈现降温趋势,《光明日报》就此刊发了名为《“考研热”降温警醒研究生教育质量亟须提高》的时评,时评中谈道:“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的确存在许多亟待切实解决的问题。比如,不少高校本科生教育并没有做好,就通过公关等方式获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一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事实上就是走过场,导师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也如‘放羊’,导致研究生在学业与学术上难有成绩,毕业论文则更是问题丛生。”

那么研究生教育如何改革?怎样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如何才能回归“精英化”?怎样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本刊为此邀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陈文权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宁教授,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玉斌教授,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研究生、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作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雪峰来参与此次的话题谈论。

 

 

丁雪峰

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研究生、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作者

 

 

 

记者:能简单谈一下您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研究生教育之路并完成学业的吗?在这其中遇到比较难忘的挫折是什么?

丁雪峰:杨绛说过:读书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我觉得读书是为了让人活得真正像个人。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连自己都觉得幸运。在我看来,我的求学生涯虽然曲折,却并不坎坷,经历过付出、坚忍、奋斗,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美好。任何人生目标,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但我绝不会放弃。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人的欲望是需要条件激发的。1999年,我有幸到中央团校参加一次团干部培训班。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那么多名家讲课,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演讲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激发了提高自己学历的欲望。于是2000年,我通过成人高考专升本考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函授学习,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在北京大学面授课上,我第一次知道大专生有一定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研究生,遂决定尝试报考硕士研究生。

当时,我离开校园已经6年,连英语26个字母几乎都记不全,仅用半年时间,我就自学完成大学英语15册和新概念英语15册的自学学习,同时在当年就考取了大学英语46级证书。从2000年开始,我就开始报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连续3年,专业课都考得挺好,就是英语无法过关,考研都失败了。后来改变志愿,报考了中央民族大学,在20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习,2007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又经历过3次考博失败后,在20129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首都经贸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专业学习,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

 

记者: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

丁雪峰:研究生学习对我有四大改变。第一,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如果知识没有改变命运,我认为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你学的还不够好。通过考取研究生,我能够走出家乡的县城到北京生活学习,能够走上学术研究和管理咨询的道路,能够接触到很多以前只是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名家,能够在北京开始创业,而考上研究生是最重要的起点和基础,否则我没有勇气离开家乡来北京创业。

第二,让我经历了正规的学术训练。世界上没有任何知识可以轻易获得,也没有任何技能可以凭空拥有。读研究生后,在导师指导下,我开始学习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和管理研究。经过很多门课程的学习和导师的指导,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工具、理论和方法。如果没有经历正规的研究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开阔了人生。从读研究生开始的这11年中,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我还有很多次访问学习经历。好的学习机会是稀缺资源,而很多学习机会都是要经过激烈竞争才能获得。通过海外访问、交流学习,我知道了世界的广阔和文化的多样性,学会了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人生价值观,懂得了自身的渺小和做人谦卑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只要努力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让学习成为习惯。终身学习,在学习、工作、实践中学习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虽然我考的是全脱产的全日制博士学习,但是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在读书期间,2003年至2012年我一直在创业。读博士后,我发现业余时间更多,于是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应聘到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任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很多人认为学习和工作是分开的,强调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或者没有条件学习。我认为给自己一个不努力的借口很容易,而给自己一个承诺却很困难,只要想学习,时间可以挤出来,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我相信人要终生学习,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历或者更好的工作,而是让自己的人生能过的更有趣。

 

记者:对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改革,您有什么自己的体会和观察?比如国内外的研究生教育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丁雪峰:一是教师地位的不同。研究生教育办得好的学校,教授地位很高,学校具有尊重学术的气氛和传统,院长等行政领导也非常尊重一线教授。比如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只要是终身教职的副教授,就不再被各种复杂的考核困扰,可以自主做学术研究,教授的自主权很大。

二是学生地位的不同。我在国内读研究生,可以看到一些同学实际都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自己做研究、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主要是跟着导师做课题。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也注重职衔而不仅仅是文章质量,一些同学发表文章,经常需要把导师署名放到前面才能发表。而在国外,学生也跟着导师做研究和课题,但导师更多的是把这些项目看作让学生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导师会提供很多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并提供一些资助帮助学生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仔细思考过,感觉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有效解决这种学术风气不正的问题。要形成国外知名高校那种严谨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全社会具有良好的支持学术发展的氛围,能够宽容失败和创新,能够公平评价教授的绩效。其次,学校要能够真正实现教授治校,打破官本位,以学术贡献和学生教育质量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最后,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那么功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只有真正实现了转变,把研究生学习看作自己提升修养和走向学术殿堂的起点,研究生教育才能真正变成一种提升素质的教育。而要求研究生有这样的学习动机,还依赖于社会能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公正的评价机制,以及任人唯贤的社会风气,才能让学生变的高尚。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研究生毕业工作后,相比较本科生而言,大多数研究生的优势明显吗?

丁雪峰:中国研究生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践,大部分研究生都没有工作经验,把研究生教育看作本科的继续,以读死书为主。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瑞典布罗斯大学学习期间,问过很多同学,他们都是专科或者本科毕业后,自己赚到钱后,感觉需要学习才回学校读研究生的,喜欢学术的才会读博士。从经济学上讲,他们自己花钱投资自己的研究生教育,当然会让投资产出更大化,更注重学习效果和结果,而不是像国内研究生教育这样,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严进宽出。国外的是宽进严出,很多人读研究生是毕不了业的,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我一些在日本读博士的朋友就说,他们同学学习六七年才毕业的很正常,由于毕业考核太严格很多人都放弃博士学位。

 

记者:您觉得高学历是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吗?现在社会对高等人才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丁雪峰:学历和人才之间并不能画等号,高学历也不等于高水平人才。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业绩,人才不是评出来的,应该是干出来的。高学历仅仅是具备了成为高水平人才的学历基础,要成为人才,还有很多其他的标准达到才可以。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在社会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一定要有业绩。这就让评价人才的标准变得和实践与结果结合起来了。人才不是评出来的,应该是靠绩效和成果说话的。

 

      丁雪峰:知名管理专家/博士/总裁领导力提升、管理创新与变革顾问/轻管理理论提出者/“轻管理”总裁会发起人

      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作者;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轻管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重磅推出的中国管理学创新著作。该书自20131119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隆重举行新书发布会以后,多次位列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新华书店管理类畅销书排行榜。2013年先后接受人民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青年报等媒体专访和人保部《职业》杂志封面人物专访。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创业之星”前20名入围青年。201310月受聘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欧美同学会联合成立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创业导师。201410月受聘为民政部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会长。201411月受聘为黄淮学院客座教授。20151月,《民营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轻管理》荣获国家级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为主要创造人。

      2003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20072008年两次通过香港输入大陆优秀人才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2013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2014年赴瑞典布罗斯大学学习。共发表文章100多篇,作为主要作者出版《雇主品牌评价与管理》、《人才开发概论》等著作9部。拥有十分钟软件、云管理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一项《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著作权。曾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经济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西部办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筹备组成员;2008年在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从事2个月前期志愿者。曾担任人社部“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发改委“泰山学者”评委。

      多次为部委、省、市等政府机构及知名企业、大型论坛提供管理创新与变革、战略领导力提升、人才战略与开发管理方面的专题演讲或培训。担任58同城等多家企业总裁领导力提升、管理创新与变革顾问。

 

 

轻管理总裁会QQ交流群:167278175

丁雪峰轻管理QQ交流群:339181282

新浪微博:丁雪峰轻管理

微信:丁雪峰轻管理

附录:丁雪峰主要成果

著作

 

1. 朱勇国主编,丁雪峰副主编.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5

2. 丁雪峰等著.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0   

3. 朱勇国、丁雪峰等著,雇主品牌评价与管理,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10

4. 朱勇国,丁雪峰等著.2009中国雇主品牌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

5. 朱勇国,丁雪峰等著.雇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8

6. 朱勇国,丁雪峰等著.雇主品牌与企业公民,北京: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5

7. 朱勇国,丁雪峰等著.雇主品牌与企业转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8

8. 丁雪峰.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9. 杨河清主编,徐斌、丁雪峰副主编.人才开发概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1

软件和作品著作权

1.著作权人:丁雪峰.十分钟软件V1.0,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327188

2.著作权人:丁雪峰.云商合作网系统V1.0,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226971

3.著作权人:丁雪峰.云管理软件V1.0,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228674

4.作者:丁雪峰.作品名称: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201312月,证书号:国作登字-2013-A-00115135

 

文章

1. 丁雪峰.五大名企这样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劳动部《职业》杂志,200610月,1015

2. 丁雪峰.招聘经理如何规避应聘高手陷阱,《21世纪人才报》,20044月合订本,b15

3. 丁雪峰.人才共享是解决地方人才匮乏的有效之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1月,87--89

4. 丁雪峰; 甄源泰; 雷原等.破解人才流失深层原因,中国农资 , 200612;

5. 丁雪峰.快乐工作和企业共成长,劳动部《职业》杂志,200612月,2830

6. 丁雪峰.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7月,77

7. 丁雪峰.商业社会成功的3个秘诀,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8月,44

8. 丁雪峰.第一作者,D公司五年培训实验室,现代企业教育杂志社,20067月,62---65

9. 丁雪峰.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9月,72

10. 丁雪峰.雇主品牌—人力资源市场上的蓝海战略,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10月,24

11. 丁雪峰.雇主品牌的4大价值,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10月,59

12. 丁雪峰.中国最佳雇主企业评选和调研机构全景图——中国企业的“人本”冲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人力资源管理》杂志,200710月,86-87

13. 丁雪峰.雇主品牌战略制定的“4P”模型,《北大商业评论》杂志,200710月:136139

14. 丁雪峰.雇主品牌指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报》,2007108日,A04

15. 丁雪峰.商业社会的三条成功开发秘诀,《人力资源报》,2008331日,b5

16. 丁雪峰.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13  

17. 丁雪峰.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劳动部《职业》杂志,200719 

18. 熊通成、朱勇国、丁雪峰.雇主品牌营造,劳动部《中国劳动》杂志,20084月,40--43

19. 丁雪峰,徐东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角模型,《人力资源》,20098月:54--57

20. 丁雪峰.修炼经营, 学习管理,《现代企业文化》杂志,20106月,82-85

21. 丁雪峰.富士康还会是好雇主吗?《人力资源》,20108月:5355

22. 丁雪峰.富士康用雇主品牌阳谋行业洗牌 ,中国企业报,2010-08-05

23. 丁雪峰.不要掉进唐骏的成功学陷阱,人保部《职业》杂志,20109月,26

24. 丁雪峰.三角集团:破坏性创新,新经济导刊 , 201009  

25. 丁雪峰.你值多少钱?,人保部《职业》杂志,201010月,36

26. 丁雪峰.招商证券:成就员工是最大理想,人保部《职业》杂志,201119

27. 丁雪峰.长安汽车:从“一”到“五”打造最佳雇主,人保部《职业》杂志, 201116 

28. 丁雪峰.中国式管理悖论,【专题名称】管理科学,【复印期号】20120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原文出处】《新经济导刊》()201111期第7071

29. 丁雪峰、杨河清.管理的三个逻辑起点,【专题名称】管理科学,【复印期号】20140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原文出处】《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0期第5358

30. 丁雪峰.五大名家谈雇主品牌建设,人保部《职业》杂志, 20137

31. 丁雪峰.决策中的轻管理,《企业管理》,20137月,

32. 丁雪峰,王辉耀.各国人才竞争制度最新走向,《中国人才》,20138月,58-59

33. 丁雪峰.中西方人才开发研究的比较,《行政管理改革》,20138月,61--65

34. 丁雪峰.西方人才观对邓小平引智观创新和发展的启示,陈化北、梁伯枢,《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4月:70--79

35. 丁雪峰.轻管理七步法,《中欧商业评论》,2014;年7月:68--72

36. 丁雪峰、李黄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人保部《职业》杂志,2014年第22

37. 丁雪峰. 轻管理认为管理没有模式,《北方牧业》杂志,2014年第7

38. 丁雪峰、李黄珍. 雇主品牌与人才评价,人保部《职业》杂志,2014年第31,111

39. 丁雪峰. 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人保部《职业》杂志,2013121

40. 丁雪峰.警惕管理重点错位,《北大商业评论》杂志,201412月:2231

41. 丁雪峰.“最佳雇主”启示劳资双方可以双赢,《中国企业报》,201516

42. 丁雪峰.打造雇主品牌,获取人才溢价,《北大商业评论》杂志,20151月:4455

43. 丁雪峰.人才是干出来的,让学习成为习惯,《求贤》杂志,20151月:2223

44. 丁雪峰. 用粉丝模式再造雇主品牌,《企业观察报》,201529

获奖和学术活动  

1. 丁雪峰.20068月份以自愿者身份参加中央民族大学国家985工程调研活动,赴新疆库尔勒地区、博湖县等乡镇进行了为期15天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管理现状调研活动

2. 丁雪峰.20075月份,中央民族大学《博学杯》研究生学术成果征文三等奖,题目为《香港和大陆政府培训补贴模型比较---兼论关键点中心型决策模型》,8000

3. 丁雪峰; 刘峰.轻管理——让管理变简单的逻辑和秘密;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中国上海,2013-11-08

4. 丁雪峰.西方人才观对邓小平引智观创新和发展的启示;邓小平引智理论与新时期引智创新研讨会;【主办单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中国北京;2013-07-04

丁雪峰;“西方人才观对邓小平引智观创新和发展的启示”论文获得《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优秀论文奖,201410

5. 丁雪峰、杨河清.西方人才观对中国当代科学人才观的启示,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暨员工幸福管理国际论坛,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大学,2013928-29

6. 丁雪峰.轻管理理论和轻管理模型,“管理学在中国”2013年会(第六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1018日至20

720151月,《民营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轻管理》荣获国家级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为主要创造人

 

主持课题研究

1.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人才供应链研究 

2.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课题: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业务转型升级战略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