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少年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汪洋少年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是从宿州沱河中学走出去的第一位国家级领导人,他的老家位于沱中西南方不远的李桥,离笔者现在的住处韩池子不远,大约有十几里路远。与笔者共住一楼的王姓老汉离汪洋老家更近,与其是东西庄,对其祖辈非常了解。
因为汪洋是当今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所以,笔者很少与邻居王姓老汉探听他的青少年往事。
对汪洋少年往事的触及,缘于笔者2月13日在一次农村的白事情上碰到了他的成长恩师——当时沱河中学的外语教师黄鹤龄老师,他是汪洋初中、高中时代的班主任。汪洋的这位班主任,在宿州市教育界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教育家了,很有名气。
以前,在一次农村的喜宴上,笔者还有幸与他坐在一桌上吃饭,同桌的人都喊他黄校长,只是当时并没聊及汪洋的往事。
2月13日的白事情,是宿州市津浦村一位老支书的追悼会。黄老师与我表哥逝去的老婆是老熟人,表哥在聊及黄老师桃李满天下时,提及了汪洋副总理,说这是黄老师的骄傲,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学生。
在黄老师碎片化的记忆中,对汪洋的少年成长事印象最深,记忆最牢。他对少年时代的汪洋,是非常照顾的。他说,沱中时的汪洋成长起来不容易,汪洋很早失去父亲,一家五口人全靠妈妈一人二十几元的工资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依靠二十几元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其生活的艰辛都是很难想象的。在黄老师的记忆中,沱中时的汪洋长得又矮又瘦,但却非常机灵、精气,是个可塑的好苗子。人虽然长得又矮又瘦,但黄老师却刻意把他当作大孩子使唤,班级及学校的宣传等工作,都交给他这个最看重、最得意的学生来做。黄老师对我说,学生的成长绝对离不开老师的培养。一开始安排汪洋写宣传稿、登台作演讲的时候,他也是有些打怵,担心写不出、讲不好,但黄老师鼓励他说,你写不出、讲不好,不还有我嘛,怕啥?写不出,我给你提点线索,讲不好,我替你补充。就这样在黄老师的一手调教下,汪洋在班级、学校的宣传工作中脱颖而出。正是凭借这种过硬的宣传才干,黄老师把他提拔为沱中的团委副书记,充作自己有力的臂膀。通过这件事,黄老师说,一个人的成长,老师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黄鹤龄当年所带汪洋的那个班,也确实是桃李满天下了,那个班有一半学生都走到了领导岗位,有的在宿州市当地市委当秘书长的,还有的在马鞍山当局长的……总之,培养出了很多当官的人才。
作为黄老的学生,汪洋对恩师的敬重,也是很令黄老感动。在汪洋崛起中国政坛后,黄老在汪洋的安徽和广东任上,各去了一次。每一次接待,汪洋对黄老都是秉承师理,敬重得很。
这次聊天,笔者在场只是倾听,很少插话,全是黄老一人在那里碎片化地回忆汪洋副总理学生时代成长的往事。透过黄老的聊天,其自豪感始终都洋溢在脸上。
作为教育界的同行,笔者也非常认同黄老关于汪洋成长的观点。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不忘少年时代的老师,汪洋副总理对待黄老的敬重,对当下中小学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品德养成来说,可谓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吃水不忘挖井人,成才更多恩师培。黄老对汪洋少年成长往事的回忆,其最大的启示也许就在于此吧。
2015年2月15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