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奥巴马,整个世界都不适应


谁也没有想到,到了任期之末--尤其是输掉国会选举的奥巴马总统,突然强势了起来。

 

如果说对IS(伊斯兰国)动武尚属于无奈之举,因为这是奥巴马撤兵伊拉克所致的副产品,且奥巴马拥有比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更多的国际道义和同盟军(西方盟友和中东伙伴)。那么他最近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和向国会提交对IS动武提案,则是展示美国肌肉的主动行为。

 

全球显然对于奥巴马的强势行为还未准备好,而且颇感诧异。

 

就前者而论,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对于美国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做法相当敏感--奥朗德和默克尔赶在奥巴马政府供武行动之前紧急赶往俄罗斯,与焦灼且强势的“新沙皇”进行了深夜会晤。随即,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法德俄乌四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达成了一揽子新的和平协议。虽然这个协议脆弱得很--就在笔者写稿时,乌克兰东部只有部分政府军撤走,激烈的巷战还在进行中;但是奥朗德和默克尔的外交斡旋在释放着明确的信息,欧洲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乌克兰危机,而不希望用美国的极端方式使乌克兰危机激化以便祸延整个欧洲。

 

当然,欧洲舆论对新的四国协议也不看好,或称其为城下之盟,或视为对俄绥靖主义。但是,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可以附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次的经济制裁,但并不希望将乌克兰小范围的战火蔓延为整个欧洲的战争。

 

美国很强势,欧盟很焦虑,俄罗斯却迎来喘息之机,这是奥巴马要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直接后果。因而,在支持乌克兰和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奥巴马的强硬是得不到欧盟认可的,起码不是全心全意的配合。

 

关于向国会提交打击IS的提案,本来是奥巴马反制共和党的利器。但是从国会反馈看,不仅共和党批评,民主党的本党议员也不满意。两党议员均认为奥巴马未向世界传递适当信息,这里的适当有多重意涵。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认为,奥巴马将美军打击IS限定3年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一期限未必能够达到美国肃清IS的目的。在这位资深的民主党议员看来,奥巴马的提案不应限定具体时间。但是对共和党而言,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东地区出现IS,应该“归功”于奥巴马在中东地区的不当撤军,是奥巴马的软弱造成了中东恐怖主义再起的乱局。对于打击IS,共和党认为应该更加强势。譬如,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表示,奥巴马不应从阿富汗和伊拉克等热点地区撤出美军力量,因此他将继续推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鲍勃·考克则称奥巴马的提案“远远不够”。

 

奥巴马在打击IS上的强硬,招致本党和共和党批评是可预料的。因为奥巴马在外交上的成绩不如他在经济上的表现--更糟糕的是他在外交又太自负了,称小布什的中东外交“愚蠢”。但美国在乌克兰和中东的尴尬,却验证了奥巴马的外交失误。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的强硬才会被共和党人抓住不放。

 

但是,奥巴马的强硬固然是在修正自己的外交偏差,也是因为奥巴马有着骄人的经济实绩--全球经济还未完全走出危机阴影,美国经济已然全面复苏。客观言,奥巴马过去6年中东战略的外交退缩,也是基于拯救美国经济这一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内”,奥巴马并无多少过错,且奥巴马外交经略的重点是亚太区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应对中国崛起--就此而言,奥巴马的战略视野可能更为宽广。

 

在美国经济抢眼和中美关系不如稳定新常态的形势下,加之他没有了连任压力,奥巴马可以腾出手来,在打击IS和通过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打击俄罗斯上有所作为。

 

虽然欧洲还没有准备好全身心配合奥巴马对付俄罗斯,但在解决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上,美欧没有根本性的分歧。只要新的明斯克四国协议无法阻止乌克兰再起战火,欧洲也只有默认奥巴马更为激烈的对俄政策。

 

在打击IS问题上,奥巴马依然不希望让美国地面部队介入,以免造成美军大量伤亡。但奥巴马打击IS的“3年提案”已经被两党视为“蜻蜓点水”,这也给奥巴马强力打击IS甚至派驻地面部队提供了条件,关键是即使美国再陷反恐战争泥潭,也减轻了奥巴马的压力,更不会使其背上小布什那样摆脱不掉的历史负担。

 

就此而言,奥巴马的强硬看上去有些不合其政治品格,但也有着现实的逻辑可循。奥巴马还是很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