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入酒”噱头背后究竟谁在博弈?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近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内容简单而且直截了当,就是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为此征求各界意见。
  函件说得很仔细,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还特别提到生产工艺,是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汽化,均匀分散成小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如此大费周章,最后却对为何在白酒中添加金箔及其好处只字不提。

金箔入酒早在去年8月已经公开征求过一次意见,时间跨度为一个月,只不过公众和媒体没有特别加以关注。在这一个月内,标准管理部门组织了专家评审,并未收到任何不同意见。那么未收到任何不同意见,按程序就应该批准了,但标准管理部门认为,金箔入酒听起来比较敏感。因此卫生计生部门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就是希望多听听社会上的不同声音。

马上便有白酒专家提出质疑,对于白酒加金箔一事之前并不知情。但对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以外的白酒产品,是否真有添加金箔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明显的必要性,那么相信行业协会也肯定会持反对意见。更令人惊奇的是,国内大型白酒厂家都不赞同金箔入酒这种方式。而且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酒厂,都没有推出过类似的产品。那么金箔入酒背后的究竟谁在博弈?

首先,国际上将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早有先例,在欧盟、爱尔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金箔均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据公开资料显示,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金箔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金不是人体必需的营素,不过,吃黄金只要不吃多,既无害也没益。金的稳定性很好,在人体内不会消化,也不会产生反应,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和味道,食用金箔后,它在体人不会堆积,会原封不动的离开人体。正因为如此,从金箔胶囊、金箔烤鸭,再到如今的金箔酒,一些白酒生产厂家只是想给消费者增添了一层猎奇的性的心理,更利于促进其白酒的销售速度。

再者,部分酒企希望通过生产金箔酒,可借机提高售价,谋取暴利。现在白酒行业不景气,不仅是高端白酒出现滞销,而且中低端白酒也已经不好卖了。白酒企业暴利的好日子就要过去了。相关企业试图把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就是在为产品涨价找理由。按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500克装白酒添加金箔量最多0.01,黄金原料成本不过2元多钱。然而有了“酒中飘金”的噱头,酒价却大幅提高,带来十足的暴利。

最后,究竟是谁提出了白酒中添加金箔的申请,很多业内人士都指向二、三线酒企。因为面对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狂跌,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状,二、三线酒企和一些地方小酒厂根本无法正面与一线酒企竞争,那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炒作卖点,以求生存之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白酒行业竞争的不择手段和残酷性。

而笔者认为,从黄金本身的特点来看,它的稳定性较好,人体摄入微量黄金后不会被肠胃所吸收和消化,也不会长期存留在体内,最后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但是卫计委应多从消费者的利益着想,不应该放行金箔入酒。如果只是仅仅坚持底线思维,只要消费者喝不出病来,就百无禁忌,这就存在问题了。

其一,白酒加金箔并无“添加”之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还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把握、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深入了解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特性,结合自身产品的工艺需要,绝不使用不具有技术上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而卫计委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没有申请方的目的、理由和依据,也无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处,如此云遮雾罩,不符合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

其二,卫计委作为食品安全的把关部门,应在批准“金箔入酒”之前要经过多方探讨,走科学验证。在程序、原理俱不透明情况下,就贸然推出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着实是在金箔酒的熏染之下,拿出的一个醉醺醺的主意,内中的方法与联系,目标与途径,都需要一个清清楚楚的醒酒程序

其三,在反腐倡廉、厉行节约、公务商务宴请大幅降温的当下,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斜刺里杀出,让公众大惑不解。笔者担心,金箔入酒是否会为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推波助澜。如果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势头不能被遏制,势必造成奢靡之风在全社会扩散。

“金箔入酒”是当前白酒行业惨烈竞争下,部分酒企为谋生存而另僻奚径,想利用消费者猎奇心理来谋取暴利。不过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从维护民众的健康出发,对于那些不具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加以禁止,即使在放行之前也要走科学论证程序。而且笔者认为,“金箔入酒”如果被放行,只会靠造成社会的奢靡之风,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