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易”、“经”是什么意思


/叶东

 

有朋友问到“易经”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看“易”字,上面为日,下面为月。日月为易。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代表白天,月代表晚上;日月代表每一个相对的存在。日在五行里属火,月在五行里属水。在内脏中,火代表心脏,水代表肾。火的特点是向上,水的特点是向下。如果水火调剂好了,就能够由凡入仙。易经的最后两卦,一个是既济卦,一个是未济卦。既济卦水在上,火在下,二者能够融合;未济卦则相反,之所以未济,是因为火在上,水在内,二者不能交融。如果看卦中卦的话,大家会发现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有既济。未济并没有结束,接着又是另一个轮回。“易”就是讲的是日月交替的变化规律。

 

再来看“经”字。“经”通“径”,“径”就是通道,是不会变的真理。万事万物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但变化只是表象,背后的本体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本体就是三易中的“不易”,就是邱处机《青天歌》中的“青天”,就是《心经》中的那个“空”。概括起来,易经就是一部讲变化真理的书籍。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把握变化的规律。规律通了,一通百通。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人都需要学一学易经。易经不是迷信,不是街头的算命,不是宿命论的八字,而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讲解变化规律的科学。学好易经,万事万物都会了然于胸,你就会处惊不乱,以不变应万变。

 

易经只是易学的一部分。易学系统有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易经,就是经文的六十四卦,这是主体。一个是易传,就是对易经的解释。易传有十篇,也被称为十翼。翼为辅助之意,辅助大家了解易经。十翼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以及《杂卦传》。一个是易学,指的是汉代以来的学者对《易经》以及《易传》的解释。易学的内容就更多了,《四库全书》将其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的是象数与义理,六宗分为象数派演变的三宗以及义理派演变的三宗:象数派包括汉儒的象数、京房焦延寿的讥详、陈抟邵雍的图书易学;义理派包括王弼的“说以老庄”、胡瑗程颐的“阐明儒理”以及李光杨万里的“参政史事”。

 

附:叶东,危机管理专家,叶东易友会首席专家。欢迎关注叶东易友会微信公众号:叶东易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