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蹿升为舆论热点有何看点?


反腐蹿升为舆论热点有何看点?

  反腐,还是反腐。今年全国“两会”一开始,反腐之声便蹿升为舆论热点。“本届政协已经撤销了令计划、苏荣等14人全国政协委员资格,这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3月3日下午,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如是表示。全国政协主席在两会召开之初便提及政协系统反腐工作,3年来还属首次。而在前一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记者提问时,同样直面这一问题。他说,党和政府,和我们人民群众,在反腐这个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是日傍晚,中国军网发布重磅消息,军队权威部门对外公布了近期查处军级以上干部重大案件情况信息,共有14名高级军官名单被披露。这是继1月15日16名军级以上干部重大贪腐案件情况对外公开后的第二批军队“老虎”名单。

  在军队、政协为反腐加力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的同时,3月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提问,更是以反腐打头,而发言人傅莹的冷静应对、直面回答,无疑为反腐再添“猛料”: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角度,主要就是要从治本的角度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法治环境。3月5日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对反腐败作了高调阐述: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其实,反腐议题在“两会”开幕之初即成为热点也是意料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重拳频出,多只“大老虎”应声落马,对腐败分子造成强烈震慑,带给公众极大震撼,也收获民意的普遍支持。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重拳反腐”位居关注度排行次席,“打虎拍蝇”成为去年最受网友认可的反腐工作,并已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有理由期待,2015年的反腐大戏会继续上演。而“两会”之初反腐即如此“火热”,着实发人深思。

  有权没权都要反腐。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无论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反腐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无所遁形。有权没权都要反腐,绝不允许搞例外,搞特殊,搞特权。无论是谁,也不论其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贪腐、违法,都要严惩不贷。政协不是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虽然他们的问题大多不是在政协履职过程中发生的,但对我们政协组织的声誉损害很大。政协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军队作为维护政权稳定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机器,更加不允许存在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今年以来,军队的反腐大提速,正是对那些目无法纪、贪赃枉法者的严阵告诫,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必然选择。而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更加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更加需要依法严厉惩戒各类腐败分子,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反腐才能国泰民安。腐败不除,祸国殃民,甚至亡党亡国。反对腐败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削弱。但是,社会上有些人担心“反腐会不会过头”,“反腐会不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待遇”,如此等等的担心和忧虑,是对反腐败工作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固然,反对腐败需要付出成本,但是如果任由腐败“任性”下去,不仅党和人民的财产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会影响和危及到党的执政根基、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群众的幸福生活。因此,必须坚决将反腐败进行到底,正如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强调的,“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只有“任性”地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不再“任性”,也才能始终保持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反对腐败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正如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强调的,腐败问题积累非一日之寒。所以要解决起来确实是要出重手,要治标,也要治本,我们有句话叫“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一方面,必须坚持打持久战,对于反腐败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并且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力度不能减、劲头不能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另一方面要强化依法治腐,提高反腐败的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贪污分子、贪官,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敬畏法律,不遵守法律,心中无法,甚至是不懂法律。因此,各级各地要着力构建反腐败的体制机制,从治本的角度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法治环境,切实使制度和法律带上“高压电”。

  反腐就得任性。社会越发展,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反腐成为“两会”热点,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说明全党全国人民都对反腐败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对此,各级各地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特别要着力推进依法治腐,不断以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