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没用几天就坏


“成功是意外的,失败才是正常的,要包容失败,不能总说要万无一失”;“创新要充分考虑客户体验,否则今天的明星,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流星。”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如是说。

刘明康资料图

“今天上午我在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一直在思考,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预期指标,如何才能实现?必须靠创新。”刘明康说。

    刘明康摆出了一组数据:去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达到7.4%,但要单看下半年,只勉强达到7.3%。作为国际贸易晴雨表的波罗的海指数(BDI)就在4日创下了历史新低,只有560点,比去年这个时候跌了800多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绝非危言耸听。”“政府工作报告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二字,我很赞同。但创新不简单,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二字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之一。

“为什么中国人会去日本买马桶盖儿?日本的马桶盖儿要多少钱?”刘明康转过头来看了看身边的委员。“2000多元吧。”旁边的委员答道。

“我前些天在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价钱也差不多,没用几天就不好使了。”刘明康的“现身说法”引来会场一片笑声。

“创新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要靠长期积累,不能浮躁;二要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容忍创新失败的氛围。那么多创业、创新者,失败的是一万,成功的是万一。另外,创新离不开人才,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就鼓励学生的好奇心”。

附录

马桶盖为什么会打败“中国制造”

杭州马桶盖厂家:产品出口到日本专供中国游客(图)


视频截图
   春节前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消息引发热议。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在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价钱不低没用几天就不好使了的议论,让马桶盖话题持续发酵。
中国马桶盖制造商如何回应?
  代表怎么看出国抢购外国商品?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王先生去日本买回的马桶盖是“中国制造”,工厂就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马桶盖”成了浙江代表团这两天热议的话题。
“国内的产品是‘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我经常出国,也会去看、去买、去用外国产品。”浙江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说,“老百姓对于优质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张华明说,相机、手机、包包、奶粉、尿不湿等用的、穿的、吃的,很多人不都是在国外买吗?
    来自温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瞿佳说:“虽然很多产品是国内生产的,其标准却是国外厂商指定的,一般来说,各方面的指标都会比在国内销售的高一些。”
   多位代表认为,尽管不排除有人“崇洋”“跟风”去买外国货,但一只马桶盖戳中的是“世界工厂”仍远离制造业“皇冠”的痛点。

日本卖的马桶盖有多少产自中国?
   王先生所买马桶盖包装盒上显示的生产厂家是——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这款智能马桶盖确实是杭州出产,而且是出口到日本市场专供中国游客。
   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亮介绍说,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松下旗下智能马桶盖产品唯一的生产基地,一年产能约为100万台,其中25%的产品供给中国国内市场,75%的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福建省厦门市是国内大型的智能卫浴生产基地,为许多国际品牌代工贴牌生产。厦门市卫厨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海明说,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选用的水箱配件都是厦门制造。
    据厦门注塑工业协会会长戴泽阳介绍,厦门2014年出口的智能卫浴产品和配件产值达16亿美元,主要出口欧洲和日本市场,出口日本的占半数以上。

同样产品在中国和日本价格差异有多少?
    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事业企划部部长任少阳介绍,由于受近期汇率影响,中日两国销售的同类产品在两地售价略有差异,但区别不大。比如,日本卖60000日元——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同款中国市场零售价2980元
   松下和伊奈的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日本的好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价格上比在日本买还要便宜些。”一位销售人员举例说,“一款2900元的松下智能马桶盖,一款2400多的伊奈智能马桶盖,在日本都要卖3000多元。”

中国与国外产品相比技术和质量如何?
   除电压、防潮等设计略有不同,产品在原材料、功能、质量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对企业而言,差别对待产品会导致开发、管理成本大幅提升。
   厦门水暖卫浴企业的科研力量十分强大。很多国际品牌的卫浴配件就是代工制造的。除了为国际品牌代工、贴牌,国内卫浴龙头企业也自主生产智能马桶。目前从智能马桶的技术上来说,中国企业并不输给国际品牌。但在品牌认知度上确实有明显差距。
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执行会长王建业坦言,像TOTO、科勒等国际大品牌,即便他们的产品比中国的差,卖得也比国内的好。
   日本的产品更加注重人机合一,而中国的产品更加注重功能和外观,如蓝牙功能、灯光效果等,这是因为消费群体不一样,产品有一些针对性的功能设计。

马桶盖出口产品的标准确实高于内销吗?
    很多人认为,标准控制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同样的中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得到不同评价的重要原因。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为了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必须分别符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智能马桶的专用国家标准,标委会2014年已经研讨完成定稿,预计2015年能正式出台,与国外标准基本相同。目前国内的智能马桶盖主要参照的家电行业标准,要符合电工安全产品安全认证。但总的来说,标准化体系还有些混乱,由于各个地方监管力度不一,高端品牌的企业执行的标准比较严格,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企业安全性、质量上要差一些。

“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智造”转变?
   有人感叹,一只马桶盖打败了“中国制造”。“世界工厂”为何难获消费者青睐?
   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缺乏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张华明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制造”解决的是短缺问题,对优质产品探索、研发、生产刚起步,但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已被国际市场逐渐培养,供需之间产生裂痕。
    不尊重知识产权,创新企业遭“山寨”。国内很多企业并不缺乏创新能力,但创新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被“山寨”了,仿冒的成本太低、劣币驱逐良币。
    品牌“叫不响”,服务难到位。现在并非是卖一个或一套产品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来增加产业附加值。
    制造业质量基石被忽视。现在“中国制造”高端低端并存,核心的质量、标准问题仍缺失,夯实基础的工作还没完成。与日本制造坚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不少中国制造企业将互联网营销视为救命稻草,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