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山缆车观北京卧佛寺寿安山巨型睡佛


  从香山缆车观北京卧佛寺寿安山巨型睡佛

              文图: 翟智高

   闻名中外的北京卧佛寺位于海淀西山香山风景区东部,北京植物园北部寿安山南麓,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往的说法是因卧佛寺内有卧佛而得名。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卧佛寺的选址十分有讲究。笔者从香山坐缆车,上升到一少半时,回首观察,远处的寿安山是一尊仰天而卧的巨型睡佛,卧佛寺位于巨型卧佛的怀抱。

 道家讲究阴阳,僧家注重轮回,万物生长要有气,因此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必须是个聚气的地方。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因此好的风水环境必须是藏风得水之地。这种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它说明的是这样一种地理单元:三面环山,水口紧缩,中间微凹,山水相伴,朝抱有情的地理环境。名寺必依名山,名山必有奇景。卧佛寺的位置,正在阴阳聚会、生生不息的部位。再看卧佛寺的选址,北依寿安山,南临仙溪水,翠竹遮掩,水流其门,环境幽雅,气聚风藏,是理想的修行之地。特别是寺院的建造处,恰好位于巨型睡佛阴阳二气聚会的"丹田"之处。所以,古往今来,卧佛寺及其所在的香山地区,自然成了人们向往的仙境乐土。但历代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卧佛寺所依之山是一尊巨型睡佛。
 

  2005年春,我将自己的发现告知杨正鹏先生,先生实地看后,赋诗二首:

        一、"春游香山"诗:

香炉滴翠,枫叶争艳。碧云清幽,卧佛连眠。望之有悟,醒感心田。为之动情,感发诗言。


 


        二、 题悟香山卧佛


 

枫叶香炉雾满天,苍松碧云出名山。东来紫气聚京华,西游菩提莅人间。


 

长眠千载终有悟,金鸡报晓惊震寰。阅尽宇内苍与海,灵台明镜渡有缘。 


 

  笔者和杨正鹏先生的诗,


 

    悟北京香山巨型卧佛


 

香山红叶誉西山,碧云卧佛天下传。京华紫气会聚此,群佛仰卧似长眠。

世间兴衰早阅尽,笑迎游人花海间。有缘万里能相会,灵境胜地乐往返。

 

   下图是2005年11月7日在缆车上所拍照片,最近的缆车内是我的好友阎雨先生和他的夫人。最远处的建筑群,是北京的中关村,近处是香山的建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寿安山巨大睡佛的上半身仰天而卧的形象。如果根据需要在山脊沿巨佛轮廓载植不同的树木,就像四川乐山巨佛一样,由树木把巨佛的面部伦廓特征显示得更为清楚、逼真。


 

  巨型卧佛头朝南,从右侧看,卧佛头部下方的白色建筑群是卧佛山庄。头顶前方能看见玉泉山宝塔,再远处是北京市区。卧佛脚蹬西北,卧佛寺特意选定在巨型卧佛的怀抱。,隐于绿树丛之中。体现出“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中有佛,佛在心(腹)中”的玄奥意境。

 

  据史料记载,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卧佛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十方普觉寺。

  在卧佛寺中轴线上依次布置有四层殿,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筑。走进卧佛寺,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内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身长5.3米,重54吨。

卧佛寺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资料图

  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首头部。据说这是释迦牟尼的纪念像。在铜佛周围,环立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槃(pan)于娑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这组佛像,铸造精致,体态自然,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一件极珍贵的历史文物。

  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殿门上方亦有横匾,书有"性月恒明”,意为佛性如月亮,明亮光辉永照。

 

 

  若以卧佛寺最早的名字"兜率寺"来推测,卧佛寺兴许还与道家有牵连。"兜率"是道家名称,传说太上老君所居之处即命名"兜率宫"。"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瑶池偷喝了王母的蟠桃酒,趁醉又到"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

 

  
           翟智高    1369130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