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玩票,客串了一把腾讯《腾云》杂志041期的客座主编,这是这期主题为“连接”的卷首语。)
《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上的灵魂树是纳威族人的图腾,大家的连接器都可以与之相连,也可以互连,那个美轮美奂的和谐世界实在令人神往。
连接改变结构,连接强化开放,连接促进跨界,连接推动智能。反过来,岂不也是一样?
比如,“奇点”大概是在讲一个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群体智能连接的故事;“穿越”自然不都是那些不足为训的搞笑剧,像电影《时间机器》里的时光隧道以及《星际穿越》表现的多重维度、虫洞、黑洞,则可能打开了另外一种连接的可能。
从连接的层次看,可以概括为三个“tion”:Connection(连接),Interaction(交互),Relationship(关系)。三层次的连接方式、连接内容与连接质量都不相同。最后一层,沉淀下信任性关系是连接的归宿。
用户卷入决策了,产销融合了,圈子社群化了,分享创造价值了……当连接成为基本逻辑,侵占了所有的场景、个人世界与公共空间,我们不得不问----连接,究竟是人性驱使,还是技术驱动?“连接鸿沟”会不会是数字鸿沟的下一个副产品?当复杂巨系统遇到连接器,她的舞姿是否也会变得婀娜、轻盈?连接的介质还将有什么,眼神还是脑波?还有还有,你怎样揣测“失连”这件事?
有时,连接的变化可以引致一场革命,甚至改变世界,我对Ripple就有这样的预期。或许可以展望,那些能够重塑结构、连接一切、有机交互、优化生态的组织将攫取领袖地位。腾讯提出要在互联网+的时代做互联网的“连接器”,让“微信做连接的使者,成为用户的移动ID”,其真正要表达的想必是这样:微信是人和机构在互联网社会中的唯一ID!华为认为“联接成为带动这个世界运转的履带”,他们发布全球联接指数(GCI),布局“华为Inside”,描绘“全联接”版图,并对“失联”者表达关怀。
节点、控制、传感、生态,关于连接这件事,不都是这些冷冰冰的词汇。人性、信任、敬畏、包容、谦卑、责任、利他其实也相伴左右。而最强大、难以“失连”的是心灵的沟通,《阿凡达》告诫我们要“用心连接,用心感应”。
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人与服务,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都需要“用心感应”。呈上首期专题版《腾云》,虽怀揣忐忑,但毕竟我们是用“心”了。
“用心连接”,您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