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助转型升级 太阳能增速将超风电


   近日,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巨头、行业协会等参加论坛。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当前形势下,新能源可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机会,在新能源内部,多种新能源互相竞争,太阳能发电增速将超过风电,而移动能源将成为太阳能产业的机遇。

  新能源迎来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中国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黄小祥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发电总装机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新能源产业将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新动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机会。”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三分之二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首先,在全球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期,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第二,我国建立了技术装备的完整体系,包括水电、光伏、生物质、地热能等。第三,我国的市场在快速扩大,例如,水电处于高峰投产期,风电在2014年新增装机又上了新的台阶。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所以,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报告称全球光伏业重启景气周期

  在论坛上,汉能控股集团携手全联新能源商会发布了《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按照新能源类型,整个报告共分10个章节,分别为全球电力市场、光伏、光热发电、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储能、碳市场和全球移动能源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总发电量23131.2TWh(1TWh为1万亿瓦),同比增长3.2%。化石燃料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比重的66.6%,比重持续下降。新能源发电延续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年发电量同比增速达到19%,占全球发电量总额的6.2%。

  从这份报告还可以看出,2014 年,全球光伏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又创新高,达到47GW(1GW为10亿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8GW。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日本和美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升温推动本轮景气周期,快速崛起的英国等新兴光伏市场成为2014 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贵。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级助理、战略管理中心总监王会东表示,该报告预测,2015-2020年太阳能发电增速超过风电增速。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到617GW。为什么能推动这样大幅度的增长呢?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是供给,在供给方面具体来说,成本在下降,技术在进步。2015-2020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69GW。

  全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透露:“我们最近在研究2020年中长期能源规划的时候,提出三个重点方向供参考,第一是西部风、光储输基地的研究问题,西部不能再靠电网运了;第二是东部的风、光互补;第三是城市垃圾等生物质的发电。从这三点来看,新能源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太阳能为主,生物质能、风能等协调发展的一个有效系统。”

  智能手机等催生移动能源发展

  李河君特别指出,发展移动能源是太阳能产业的一个重大机会。移动能源包括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它将像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一样,改变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集中供电将变成一个个发电主体,能源(利用)将无处不在。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也显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暴发式发展,全球智能终端产品的电力需求,将从2015年的6092亿度增长至2020年的10641亿度;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清洁动力交通技术快速兴起,全球纯电动汽车的电力需求,将从2015年的39.9亿度增长至2020年的467.5亿度。这说明,未来移动能源电力市场潜在需求巨大。

  所谓移动能源,即以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与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的供应。从产业链环节划分,移动能源市场可分为移动能源产品、智能路由产品和移动能源服务等环节。预计到2020年,移动能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智能路由产品、移动能源服务的发展。(北京参考记者 邓华东)

注:本人作品,原载于2015年4月21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11版。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