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文景区初期开发案例分析(四)
张建平
(三)标新立异
“初溪村的来历,初溪土楼群的由来,集庆楼大门的楹联、集庆楼门前的貔貅、集庆楼与九宫八卦……”,结合实际,深度挖掘初溪的生态、建筑、人文、山水等特色资源着实来之不易。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文化断代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问题,即使翻遍族谱也根本找寻不到答案。
比如“圆土楼的结构依据、圆土楼的不足部分、圆土楼与方土楼的区别”等问题,查遍所有长期研究客家土楼的专著学说,或电脑搜寻都无法获得解释。客家民间流传“医药不晓杀一人,地理不明杀全家”,因此建楼前一定要请风水师计算“风水”,选择“龙势”,起好楼名,才能正式动工。于是,我们请来了周边地区一些知名的,代代相传的土风水先生,依据师传手抄本轮番上阵,操罗盘反复地在集庆楼里测量计算,对照研讨才得到一些可信的说法,但争议是难免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只要广开言路、深入剖析、系统阐述,必将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针对同质化景区竞争的实际,探索、实践由单纯的参观土楼外形向欣赏土楼建筑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领略客家民俗文化精髓及乡村休闲度假转型,使游人在饱览景色如画的土楼田园风光中体味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客家文化,依托初溪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旅游景区。我们将集庆楼与土楼民俗文化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作了比较,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距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振成楼的大厅、通廊、祖堂等内部空间设计大胆地采用了一些西方的建筑元素,楼内水井、厨房、饭厅、浴室、学堂、厨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巧妙地设置了烟囱、下水道等排污系统,使传统的生土建筑技术、造型经过不同时期的创新和发展,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将土楼建筑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反之,集庆楼不折不扣地遵循《易经》学说,更注重土楼建筑的经济性、坚固性和防御性,雄浑古朴、易守难攻。全楼厨房没有烟囱和一二楼不开窗户的影响,历经数百年厨房柴草燃烧所产生烟雾的熏染,使外环形楼1—4楼的内楼墙面乌黑片片、烟迹斑斑更显得古老沧桑,无不显现一种即将消逝之美。
振成楼与集庆楼同为东方古堡式的圆形土楼却形成了500年的跨度空间。振成楼向游人展示近代土楼精美绝伦的富丽之美,集庆楼向游人揭示远古土楼残缺破败的沧桑之美。人们因千百年来土楼建筑的演变进化而认知了客家人,读懂了客家文化,在相似的土楼资源中找到了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借助承祖集庆楼全部的优势,将客家土楼文化博物馆开辟为四大部分:一楼是土楼建筑艺术和客家民俗文化展(一万余件珍稀文物);二楼是客家姓氏渊源展(收集了177个客家姓氏);三楼是土楼书画、摄影展(数百幅闽西名家作品);四楼是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展(永定县客家土楼风情),被誉为中国最大型最丰富的客家土楼民俗博物馆。
集庆楼残缺衰败的远古土楼里陈列着件件难以置信的珍稀客家文物和张张配置中英文解说的精致图片,人们仿佛回归于古老的东方时空,专注细细地品味勤劳、勇敢的客家先人创造的智慧结晶,久久地不愿离去。
留言薄里真实地记录着中外学者发自肺腑的心声:
青砖灰瓦,亭台楼榭,叙说着土楼人家不平凡的历史。一座土楼就是一部丰厚的书,等着您细细地阅读。
习习古风,依依古韵,走进土楼便走进了幽远飘渺的梦乡。这里的生活古朴原始,人与自然生息与共。诗画一般的环境中,人们被土楼丰富的内涵感动着。
圆圆的土楼,圆圆的家,圆圆的山村,圆圆的画……,如果您想让自己在繁华喧嚣的都市漂泊已久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憩,如果您想让自己匆匆的脚步有个休闲的驿站,那么,朋友,请到中国最美的土楼群——初溪来,古村淳朴的民风,千古依旧的土楼神韵,将伴您走过融山水人文于一体的心旅历程……
差异性的初溪土楼定位和别出心裁的市场运作使初溪土楼在同质化景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个性化的景区主题给游人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有效地增加相当的群体消费。旅游团队在景区的游程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小时,如果没有继续逗留的理由,通常旅行社为了合理协调游览行程将率团队赶赴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游客匆匆而来、速速离去的结果将导致当地的饭店、旅馆、商店、娱乐等消费项目的重大损失。
“存同求异、特色资源、标新立异”,初溪土楼景区在寻找同质景区“科学开发、资源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中找到了突破口。以旅游者为导向,建设与土楼民俗文化村观赏内涵差异、综合享受较高的同质性土楼景区,成功地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联系我请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