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企出走之后l


   “一带一路”正在铺开,围绕着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等领域,中国和沿线有关国家的一批重点合作项目陆续上马。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可以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到“互联互通”的建设当中。

  同样可以预期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开发和建设,决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甚至会成为某些势力故意打压的对象。“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对中企生存状况以及生存尊严的关注,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打压中国赢得政治正确?

  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是从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的,受阻项目也多与此有关。2014年11月3日,中国铁建、中国南车中标墨西哥高铁项目。谁料三天后,由于外界质疑投标被操纵,墨交通部又突然宣布取消中标结果,让中方企业措手不及。

  2015年1月27日,希腊政府换届选举,激进左翼联盟(Syriza)胜选,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的私有化计划随之搁浅。而早在2008年11月25日,中希两国就签署了《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中国远洋获得比雷埃夫斯港2号、3号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

  类似的受阻情况此前还有很多,如被称为“高铁换大米”的中泰高铁合作项目、斯里兰卡港口城项目,以及更早前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冰岛土地购置项目等。不难发现,这些受阻项目的在地国,要么本国政局动荡、经济飘摇,要么受西方国家和媒体操控、反华势力活跃,把打压中企当成了一件博取“政治正确”名声的政治游戏。

  2015年1月斯里兰卡选举,亲华色彩浓厚的前总统拉贾帕克萨落败,西里塞纳就任新总统。拉贾帕克萨以往一直从中国获得巨额投资,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被对手西里塞纳批评为“这会导致贪污”。3月,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港口城项目被新政府叫停。

  而墨西哥、希腊项目被叫停,则和本国经济衰退密不可分。墨西哥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典范国家,但由于近年来西方经济整体衰退,墨西哥的GDP也从2010年接近6%的高增长,下滑到2014年的不到2%。希腊就更不用提了,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公共债务达到GDP的113%,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和60%上限,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国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挤压也是海外投资项目受阻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始终紧紧掌握在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手中,其他国家向来难以插手。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中东国家的海外项目也屡屡受阻,要么被限制进入,要么被抬高价格,无奈之下只能参股控股海外的石油公司,曲线进入中东。

  至于对中企海外投资的负面报道也一直是西方媒体乐此不疲的事情。2011年9月,缅甸密松水电站被叫停前,受到极端环保组织的抗议,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外交文件证实,在仰光的美国大使馆资助了一些反对密松水电站的活动分子团体。据悉,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曾在项目搁置前2个月在泰国清迈组织了非政府组织活动,策划反密松电站活动。加之当年6月,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爆发武装冲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只得放弃,撤出了全部参建单位和设备。

  中坤集团购买冰岛土地期间,“中国威胁论”一度喧嚣尘上。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下海之前曾经在中宣部和建设部任职,此次的土地收购行为被许多媒体打上了官方色彩。西方部分媒体就援引少数反对者的话称,这一投资项目可能表示中国的战略考虑和政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