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框架协议徒具象征意义


伊核谈判,42日晚达成了框架性协议。协议要求伊朗限制其铀浓缩活动和相关储备,以换取欧盟解除对其实行的经济制裁。但这个初步协议并不会彻底终结伊朗的铀浓缩活动。

 

达成协议固然好,但伊核谈判进行到这个地步,结果如何已经毫无实际意义,只有象征意涵。美伊双方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信任赤字,使得双方在谈判桌上太过局促。

 

对奥巴马而言,这是他在中东赢得外交尊严的最后机会。在这个地区,他总是嘲笑前任小布什不聪明,但他轻率的伊拉克撤军不仅造成伊朗对伊拉克政治真空的填充,也使得IS(大伊斯兰国)成为海湾和世界最大的恐怖威胁。奥巴马延迟阿富汗撤军,凸显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然,叙利亚困境,以及胡塞武装的崛起,也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失策相关。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洞悉奥巴马中东回撤战略的所有问题,因而直到现在也不赞同奥巴马和伊朗的核谈判。对于强硬的内塔尼亚胡总理言,他宁愿得罪奥巴马,绕过白宫和国会山的共和党们结盟。在他的对伊政策中,只有简单的两条:要么和美国一起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武装清楚,要么自己动手拔掉伊朗核反应堆。对于伊朗核谈判取得的一切成果,以色列都不感冒---“伊朗企图拥有核武器是对我们安全与未来的最大威胁,正在洛桑制定的协议为该目标铺平道路”(内塔尼亚胡语)。

 

只要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维持现状, 伊核谈判的成果也不会在中东有“好结果”。当然, 以色列更希望这场无效率的多边谈判破局,从而让奥巴马失去幻想,和以色列并肩战斗向伊朗开战。

 

伊核谈判达成的框架协议,不管国会是否批准,都是奥巴马的外交成绩。行将离开白宫的奥巴马亟需在中东有一张让他光彩退出权力舞台的成绩单。这种成绩单不仅能够成就他的历史地位,亦可给民主党大选挣分。所以,奥巴马要的就是谈判正果,即如德国《明镜》周刊称,这也许是奥巴马的最后一次机会——成为一个有成功外交政策的总统。但是谈判失败,将是对其政治遗产的严重打击(美国《国会山》评论)。而且,将意味着奥巴马两个任期中东政策的全面失败。这比小布什更惨,奥巴马不仅失去了伊拉克,也失去了以色列。

 

温和的鲁哈尼政府,也希望核谈判有所成果。鲁哈尼政府面临着伊朗国内强硬实力的压力,但他得到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即通过谈判成果取消联合国对伊制裁。但伊朗要求国际社会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和平拥核和核武器开发,如何界定?中东和美国对伊朗都不放心。

 

因而,任何谈判成果也不能破解美伊、以伊和逊尼派中东国家和伊朗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一纸谈判成果就能解决伊朗核危机?没有任何国家会由如此天真的想法。但是奥巴马和鲁哈尼两人都需要这张象征性的“纸”。其他五个参与国也需要,否则这不是一场没有意义的外交长跑吗?

 

这边,共和党主导的美国国会已经发出威胁,即使达成伊核协议,国会也不会批准;那边,伊朗强硬派强调这场谈判达成的成果是“坏协议”,不会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在IS(大伊斯兰国)和胡塞武装肆虐的中东,伊朗正成为这个地区最强势的力量,当然也是最危险的力量。伊朗核武谈判,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激化以色列和逊尼派国家与伊朗的矛盾。沙特组织的联军对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的清剿,会不是波及到伊朗,以色列会否趁机而为,都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