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从企业家转型入手


  企业转型的第一步,是企业家的思想意识转变问题,这是进行顶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头羊,只有领头羊想清楚了,想透彻了,转型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高瞻远瞩:未来10年的经济环境

  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已开始步入小众化消费并以中产阶层为主体,同时企业员工逐渐转为以“80后”“90后”为主体,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已经刻不容缓。

  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历史使命,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从总体水平来看,中国许多企业始终没有摆脱抄袭、模仿、跟随的局面,一直是跟在别人后面走。

  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进入第二个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攻坚阶段:需要从抄袭到超越,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效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随着总量的不断提升,增速肯定下降。按照经济学家的预测,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将维持中速增长。这种总体增速的变缓,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竞争加剧,需求下降,效益下滑?这些是企业家和经理人最关心的话题。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涉及哪些方面?这些转型对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如何才能成为未来市场上的佼佼者?

  这里不妨把几个关键问题梳理出来,让大家看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致脉络,以及一些基本的假设,以便做出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

  第一,GDP增速变缓,将从过去的8%~10%下降到5%~7%。

  第二,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国内市场成为主战场。

  第三,从低档货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向高、中、低档兼顾的结构转变。

  第四,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逐步提高附加值和话语权。

  第五,从粗放式铺摊子、上项目和重复建设,向集约式发展转型。

  第六,从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转型。

  第七,从盲目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型,追求效益和竞争优势。

  第八,从单一经济指标驱动向人文关怀、环境和谐、共同富裕转型。

  对企业来说,中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意味着过去那种粗犷式的扩张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机会越来越少,企业不得不转向精细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逆转,从过去的供大于求转为供小于求,尤其是技工、技师等灰领阶层的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当然,最重要的是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生态文明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节能减排成为必然,企业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无视环境污染,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降低成本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了。最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加速,透明度提高,企业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公关手段来搞定媒体,掩盖真相,瞒天过海,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