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失去熟悉的高增速,每个过剩的行业都在形成一个囚笼,但市场仍在享受久违的激情。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2003年12月,中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2013年夏季,工信部连续公布了淘汰产能的企业名单;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长达10年的时间里,相关政策接连发布,但需要淘汰的行业却比原来多了几倍,陷入了不断淘汰不断过剩的循环之中。而每个过剩的行业都会形成一个囚笼,边界固化,外面的资本不会进去,内部的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无法脱逃。
中钢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厂利润亏损9.87亿元,特别是钢铁主业亏损更为严重,亏损额达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已经接近半数都处于亏损,亏损企业数量50户,亏损额达103.55亿元,同比增长27.31%。
“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可总结为‘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下降、环保加压、整体亏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这样形容。
情况确实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77亿吨,同比下降6.2%,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时用钢强度减弱,钢材需求下降。
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生产生铁、粗钢也分别以2.3%和1.7%的幅度下降。价格方面,3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点,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延续小幅下降走势,4月第三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73点,创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
安永公司全球矿产业务主管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的动作迟缓。未来五年钢材价格将处于低位,直至全球产业整合开始。”
近十年来,虽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钢铁公司的供应量还是超过了需求量,期间钢材价格几乎下滑了近一半。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滑落至近六年来的最低点,国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但是钢铁公司并没有削减产量的迹象。
安永公司估计,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可能高达30%。而且并没有减缓的迹象。2014年,中国钢铁需求遭遇近十年来首次下滑的状况,同比降幅为3.3%。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的预测,2015年和2016年的需求量还将分别缩水0.5%。
Capital Economics公司卡罗琳•贝恩在本周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各界知悉整合的必要性,并且政府设定了削减产能的目标,但是产量、亏损和债务还是齐齐升高。”
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指出,由于投资增速过快,产能过剩问题有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业扩展的倾向,市场无序竞争的风险正在增加。2013年1月,工信部指出“低端过剩,高端也过剩”,表现为:在同一产业内,高端产品有时候还卖不过低端产品。
比如,一些钢厂“扎堆”转向板材生产,结果产能过剩,导致技术含量较高的板材价格低于生产方法比较简单的螺纹钢。
2015年2月,工信部再度指出,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 多为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已出现过剩迹象,低牌号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及普通质量汽车板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
对于中国而言,削减产量并非易事,因为国有钢铁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中国已经将重组、整合钢铁行业的目标日期推后到2025年。
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中国钢铁公司的方法是加大出口量。2014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飙升了50%,并且2015年第一季度继续以40%的速度增加。尽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仍然对出口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是中国钢铁制造商将面临越来越多国家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
3月和4月,欧盟委员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数个国家的特定钢材征收反倾销税,印度贸工部还威胁要对其他亚洲国家的钢材征收关税。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关税只会让廉价钢材涌向没有贸易壁垒的国家。他表示:“贸易壁垒只是短期解决方案,廉价钢材还是会打入没有高关税的国家。”
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欧洲用了20余年的时间,日本也有过因钢铁产能过剩,10多年时间处于“干一吨赔一吨”的坎坷境地。因此,我国的钢铁企业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两年,全国炼油能力快速增加,开工率与需求却下降明显,中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也是问题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一次炼油能力为2.81亿吨,到2014年已增至7.56亿吨,年均增长7.3%。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特别2010—2014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降低,全国炼油开工率大幅下降, 2014年降至66.5%。若自2000年算起,中国原油加工量年均增长6.4%,而2010—2014年期间,原油加工量年均增幅仅为4.2%。
2014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亿吨,同比增长5.1%,对应原油加工量约4.56亿吨,能力超过需求3亿吨,能力消费比(能力消费比=产能×100%÷表观消费量)达到167%,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指出,根据在建、拟建的炼油项目规模,“十三五”将新增产能1.2亿吨/年,若在2020年如期投产,则总产能将增至8.5亿吨/年。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戴宝华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GDP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汽车保有量处于快速增长期。参考发达国家发展规律,预计我国成品油消费仍有10年左右成长期,还有1亿吨增长空间,然后逐渐达到峰值或相对稳定。
“根据国内炼油能力建设情况,未来国内成品油供需宽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到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供需富余量达4000万吨。”钱兴坤说。
中国成品油消费“汽高柴低”日渐明显。钱兴坤分析指出,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柴汽比将由2010年的2.13下降至1.5,之后仍将呈明显下降趋势,到2030年降至1.06。
当前世界炼油能力亦过剩加剧,成品油和化工市场竞争激烈。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世界炼油能力将突破50亿吨/年,亚太和中东是炼油业未来发展的主力。炼油能力过剩达2.4亿吨/年。炼厂开工率将低位徘徊,各地区炼油业应加快结构调整。
在中国,因地区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地区生产柴汽比和消费柴汽比出现差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及华东地区成品油供过于求,需要调运到华北、西南地区。
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将按照产业园业化,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等推动石化企业优化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按此规划,围绕上海潘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大连长兴岛、江苏连运港、福建古雷、河北曹妃甸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预计到2020年,七大基地炼油生产能力将达到18000万吨。彼时,中国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达到79000万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预计2015年,世界油气供需继续保持偏松格局,国际油价将继续在相对低位波动,由此带来石化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预计石化产品出厂价将维持低位。
同时,2015年,我国传统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将继续下降,但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下,预计2015年我国石化工业投资增速将继续减慢,落后产能退出进一步加快,产能增长速度将进一步降低,部分行业产能或将出现负增长。
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主动退出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过剩产能,并逐步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 材料领域延伸,对行业转型和缓解产能过剩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在炼油行业,随着国家进口原油使用核查工作的推进,将有一批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预计201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7.8亿吨/年,同比增长2.7%。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所对应的原油加工量约5.2亿吨,同比增长3.3%,平均装置开工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仍需加大力度化解过剩产能。
另外,最典型的还有煤炭, 在2014年,煤炭行业救市、减负政策可谓是“轮番上阵”。
2014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煤炭资源税改革后,煤炭企业总体负担减少22.34亿元。
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煤炭资源税改革后,煤炭企业总体负担减少22.34亿元。
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调整煤炭进口关税,决定从10月15日起,取消多个煤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实施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
从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多个煤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实施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但这些救市政策基本无效,源于当行业严重过剩出现的时候,任何救市政策都是徒劳的,每当政府采取减成本的措施之后,价格立即下跌,让减成本的效果归零甚至成为负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其中,前两个月,90家大型企业亏损131亿元,亏损面80%以上;全国煤炭进口3204万吨,同比下降45.3%。同时,全社会存煤已持续39个月超过3亿吨。
4月1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煤炭经济下行态势已持续35个月。2015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更多,形势更加严峻。前两个月,协会重点联系的90家大型企业亏损131亿元(去年同期利润112亿元),亏损面80%以上。
此外,在煤炭行业供需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等一线企业开始主动减产限产。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们对形势并不看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此前预测,2015年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煤价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行业将面临整体亏损的局面。
前述长江证券的研报亦认为,煤炭行业下行趋势难改,全行业亏损已经不远。研报指出,“2015年一季度煤炭主要下游产量均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52%,煤价持续阴跌。2015—2016年仍是新增产能投产高峰期,行业供需宽松中期仍将向下。不考虑成本下降,当期煤价对应行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亏损。”
“全世界的煤矿都停下来由中国生产,中国也能供得上。”曾浩称,此前有数据认为中国的煤炭行业产能过剩10亿吨。但实际上有很多的煤矿完全存在超产的能力,10亿吨产能还是低估了煤炭行业的生产力。
有分析指出,目前全国煤炭产能约40亿吨,在建产能约11亿吨,再加上约3亿吨的进口煤,整体算来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在15亿吨以上。
中国经济的囚笼与激情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