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消费者不信任“有机”标识?
2015-05-21 08:45 | 作者: 魏玉保 | 标签: 有机食品
转自基因农业网
基因农业网(魏玉保)编译报道:有数据显示,美国国内各式有机食品的比例仅占食品市场约3%的比例,而市场上所出售的有机食品价格一般要比以常规食品高出许多,因而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有机食品所含营养物可能会更高。然而有调查发现,实际上以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营养差别并不大。《时代》周刊
调查显示很多商家认为有机标识是定高价的借口。
有机食品充斥在食品店的货架上和餐厅菜单上,但消费者对于“有机”二字并不抱太大的信心,这是一个市场调研公司Mintel的最新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商家认为把食品标记为有机是“维持高价的借口”,然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商家相信“有机”只是一个销售策略而“没有任何实质效用或定义”。
当然了,联邦政府从2002年起对“有机”下了严格的定义。彼时就有公众激烈辩论这个词,不过当时在俄勒冈州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7%的商家不信有机标签。“这将会瓦解消费者的信心”,Mintel的数据分析师比利·罗伯特(Billy Roberts)说道,Mintel公司这次调查对象是2002年的同一批消费者,“整个食品供应链是否做到了有机是一个大问题”。
罗伯特称,伴随长年累月对大公司和政府监管不信任的报道,大量食品召回使得消费者对于自己从当地食品店购买的东西越来越缺乏信任。有机食品供应链上的大鳄如沃尔玛、Target和 PepsiCo都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有机食品货架,同时价格也有所下降,“不过相对(普通食品)高的价格被认为是对消费者的保证——他们所购买的食品如标签标识的那样货真价实”。
美国农业部决定了食品公司或农场是否可以在其产品上标识上“有机”标签,同时会对每一项投诉进行审查以确定标识是否被冒用。“我们有一个稳健的监管系统”,农业部有机食品政策处的贝茨·莱科拉(Betsy Rakola)说道,“标识背后有一整套法规,任何想销售有机食品的实体都得遵守这些法规”。
这些法规包括的规定有:农场土地须三年以上没有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机畜牧的牲口需要食用100%的“有机”饲料,同时可以自由出入牧舍。所有利用有机标签的实体机构都要经受年度审查和备案。虽然很多消费者相信有机食品更健康,莱科拉认为他们所忽视的正是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这就需要农场主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他们得提升土壤和水体质量,还得节省自然资源。“这是一整个过程并维护作物或牲畜健康生长”,她说道,“这就是这个标识的应有之义”。
有机概念越来越失去信任也与一些政府法规没有或很少定义的时髦用语有关。除了肉类和奶制品,“天然”这个词在市场上没有具体含义,这让那些消费诸如泰森食品公司(Tyson, 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公司)产品的消费者大为光火,因为这些公司声称自己销售的鸡肉是“100%纯天然”。农业部的莱科拉也知道,对于人们该如何标识“手工制作”也没有合理的标准,虽然这个词会让你联想到小批量、手工艺、高品质打造。
当时闹着要统一标准,为了消费者利益以及缓和竞争的市场环境,联邦政府在13年前对“有机”进行了定义。出于对健康的关切,作为特需食品的“无麸质”食品的标准在2014年生效。无麸质或者低麸质食品对于时髦的减肥者来说,与吃正常食品差别不大;但是,新菜品或新食品是否如标签上所示的是无麸质的,或是为了价格而冒充的无麸质食品,对于那些对麸质过敏的人来说就会变变得十分危险,有健康之虞。
像“自然”和“手工制作”是否也需要用法规加以定义,以免不断地误导消费者? “这并不是我们一时兴起而妄谈人们需要什么”,莱科拉说道,强调美国农业部的作用是对公众和国会负责。
市场分析师认为,采用透明、良性互动的策略,不仅能让企业或农场把握商机不断向前,也能够使消费者知道更多的产品生产细节而建立信任。这也是成千上万的有机产品获取公众信任的好办法。“消费者在购买多种有机食品时购犹豫不决,因为对产品缺乏信心”,罗伯茨说道,“现在是一个生产商直面消费者好机会,从而建立起消费者所期待的那种信任”。
来源:基因农业网
原文网址
http://www.agrogene.cn/info-2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