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新观
李宗轩
“识人”为范蠡商训第一条。江湖之中,商海沉浮,成败怎论?识人第一。人心之险,山川难及。人心之平,洞明有期。人事在心。人心在天,在地,在性,在情。人心在机。总归性情,得失在机,明于稽式。
机情通于天,故机难测,人心难测。机情总归于性。通性而知人。然性体玄妙,何以明性? 性在于养,养在于根。情在于境,境在于物,物况可鉴人心。 机在于时,时在于天。天在于野。心田野地贼子丛伏,待时出没。 故观天野之外,明机势之真。通恩害之曲,变人伦之情。 故预知人,必明机立势,通观全局,自强不息,纵横捭阖,心思细敏,良谋安定,方易知人。故知人不易在此。 局外之局,人外之人,事外之事,体性变化易久,方可识人。 人常不自知,不自觉。 无知无觉而乃行物。不识物外之局,不察物内之情,长久苟且纠结于物欲,狭隘卑弱。故难以明物、明人、自明。故知人、识人以此为殊难。 故有励精图治之心,为知人识人之根。 安于礼伦之情,为知人识人之定。洞明内外,得知人识人之机。 以此于江湖颠簸中不惑,于玄妙内察中不惑。于长久缠绵苟且中不惑。 不挫不识,不奋不精,不安不明。久徐明静,识人乃得。 物尽其嗜味,式察其苟昧。路野方得其趣。庄谐始明其位。 动以立,静以识。观外以明,内默以真。 古人以善恶本质内察精识为论,终始而明其义。而义外之真趣,却难以明其渊,尽其故,得其昧。故而愚昧者愈愚,持常者无力,权智者亦纠结缠绵其中,久久深感无奈,悲感天命,老夫愈坠。夫今以人之边缘方式为观立论,明体定性,衍迁而不惑,内外必以时之合宜、长短、曲致为之审度。既辩真机,更明机中之真趣。人之为本,原无好坏、善恶,皆方式所致。观天而立命,定性,摩其韬隐之情故,稽此量渊达意,明此瞬机,于天、于地、于人皆可通达变化而不惑。以此观之,或可走出新径,辨析于鬼谷之术理,达于通变之久途,格物于科学之范,妙畅于佛陀本意。诸法空其相而边缘妙成,如来即现。若方式能嬗变迁衍,则有日新月异之象,回溯畅鉴古物新质之奇机。故曰:“正奇相生,天地之间不竭,循环无端”,古之成理也。又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此之谓也。以此耕成于国学现代之新田。 以此明识人之机要,启方式之玄微。并补前人之漏述。
2015-5-18 《现代国学俱乐部》微信平台:xiandaiguxo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