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快醒醒:躺着赚钱不行了


五大行一季报披露完毕,利润全部跌破2%,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年报显示,一季度,工行利润同比增速1.36%;建行1.86%;农行1.28%;中行1.05%;交行1.5%430日 中国经济网)。最高的建行同比利润增速1.86%,最低的中行1.05%

 

这是继一年前五大行利润增速跌进个位数后,继续下滑至2%以下的情况。笔者几年前就开始预测和警示中国银行业业绩将开始走下坡路。但没有想到的是利润下滑如此之快,竟然下滑至2%以下,离负增长还远吗?

 

五大行或者监管部门可能会给一季度利润下滑找出的理由是,一季度没有代表性,收入没有完全进账,资产业务也不是时间窗重点,云云。不过,与同期即去年甚至前年一季度利润相比较,应该具有可比性吧?应该能够看出五大行业绩走势吧?

 

我们不妨将近三年来五大行利润走势以时间轴方式进行观察:

 

2013年一季度,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08%8.19%8.20%15.66%11.52%

 

2014年一季度,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63%13.65%13.88%10.41%5.56%

 

2015年一季度,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36%1.28%1.05%1.86%1.5%

 

从五大行近三年一季度利润时间轴变化看,呈现出较大幅度逐步下滑状态,而今年一季度下滑幅度之大是罕见的,无怪乎媒体用“历史最差”来形容。

 

有宏观经济形势原因。经济决定金融,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不佳,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日趋增大。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利润不可能置宏观经济面于不顾而继续“躺着赚钱”。

 

在目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企业度日如年、经营异常困难,直接制约着银行利润的增速。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是,实体经济衰退、实体企业经营困难,最终必将传导到服务业的银行身上,只是时间快慢、早晚的问题。

 

金融资源配置多元化,社会融资多渠道化,使得金融脱媒现象扑面而来,直接对传统银行带来巨大冲击。目前,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地盘越来越少、越来越窄,正在被快速蚕食。五大行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也许只是刚刚开始,今年二季度或者三季度利润增速或将出现负增长。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击中了传统银行特别是至今仍是行政化色彩过浓的四大行的软肋。其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三大主体业务被快速蚕食和侵占的程度大大出乎预料。传统银行主体业务正在快速萎缩,存款等资金来源正在流失,贷款客户正在萎缩,支付结算包括银行卡等中间业务正在拱手让给网络第三方支付等等。集中表现在利润快速下滑上就不奇怪了。

 

与此同时,五大行叫喊多年的业务转型根本没有任何进展,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互联网金融彻底动了其奶酪。更加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突飞猛进彻底打乱了传统银行的阵脚,使其包括业务转型等都失去了方向,陷入了深度迷茫之中。

 

传统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从瞧不起、不屑一顾,到余额宝的出现将其吓一跳,再到后来的惊恐万分,又到今天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但由于落伍的思想意识、官僚化窝里斗而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商平台基础等,五大行的互联网金融很难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对五大行业务冲击的结果就表现在利润被蚕食掠夺上了。

 

当然,五大行利润下滑还有为过去非理性宏观经济政策买单或者付出代价的情况。金融危机时期的盲目扩张投资带来今天的产能严重过剩等,已经不仅仅让传统银行贷款利息难以收回,进而影响到利润增速的问题,而且正在威胁到五大行的贷款本金安全,甚至连本金都难以收回了。接踵而至的就是五大行坏账大暴露。

 

报告显示,一季度五大行不良贷款激增702.58亿元,几乎是去年一季度256.48亿元的两倍,竟然占2014年全年新增全部不良贷款1318.34亿元的53.3%。这两个比例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五大行不良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不良贷款压力正在加大。

 

再者,不良贷款是否全部纳入到统计科目里,是否存在有大量不良贷款未入账的情况,都很值得怀疑。全部入账的真实不良贷款一定比披露的要多得多。

 

利润大幅度下滑,坏账大幅度增长,两个最为关键指标出现的相互背离的“大幅度”是银行目前困境的真实写照,这个真实写照还将持续“书写”。

 

笔者早就警示过,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很快过去,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怎么办?两条出路:一是五大行要进行伤筋动骨、革心洗面、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改革,真改革而不是喊口号;二是迅速拥抱互联网新金融,从人才、技术上不惜血本投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观念要先有一个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