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是企业家精神衰落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邓小平做的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周其仁还说,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阶层构成中唯一的变化,是前面没有企业家这样一个群体,后面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一经出现,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成为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资源,完成了60%GDP,承担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诞生于市场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民营企业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尊重,企业家为之付出的代价也可谓“血流成河”。

被称为“坚定的市场经济主义者”的张维迎指出:政府所有的干预都抑制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有着“刀锋经济学家”之称的许小年说过: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随后我们要分析的太子奶、华晨汽车等案件,将会见证民营企业家在权力结构中可能红极一时但终究弱势的地位。在强势的政府面前,毋容置疑,企业家也是弱势群体。这些案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是否该有一条明确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边界?

然而,近年来,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从市场秩序维护者蜕变为市场参与主体。不仅国有企业挟政策、法律、资金、资源、意识形态的优势,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政府各部门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也越来越频繁。

政府的过度干预,进一步让我思考:我们拿什么来呵护培育不易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市场核心,市场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任何阻碍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都是反市场的。计划经济最大的弊端,就是阻碍了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

比如说,大家可能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最近十多年,中国诞生了好几家伟大的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企业都来自于互联网行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互联网受到政府的管制最小,并且政府官员还没找到寻租的办法。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