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唐永平:叶恭绰谈写的修养


 

夫艺术之成就,与但求实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机为之?今之谈书法

 
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饮,隔年则失味矣。各位入世做事,因服务所需,另一说
 
法。但不可不知艺术与实用的界限也。两者之间,如两间屋,虽然相通,其实各
 
自各也。
 
 
 第一为学问。
 
 
学问,包括一切学问、知识。学识丰富的学者,其态度自别于人。其言动、举止
 
,皆可于字里行间觇之。例如朱九江先生,虽不以字名,但后人见其字者,即知
 
其人之有学问也。反之,一无学问之辈,亦可于其字见之。
 
 
第二为志趣。
 
 
志趣卑下,贪财好色,影响于修养极巨。盖见解低下、思想低下,实际上已谈不
 
到修养。即使对于书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现,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为品格。
 
 
人品高尚,而又有相当写字修养者,不特其人令人钦仰,其片纸只字亦令人敬重
 
。孔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其下笔,固已加人一等矣。
 
 
中国画家最重修养。画匠之画,一望而知。此虽或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养者,
 
不能入艺术之林,已成为古今定例矣。故能融会学问、志趣、品格于书法之中,
 
其艺术之成功乃大。否则,小成而已,或不完备而已。
 
 
由此观之,要成就书家,并不容易。但吾人亦不可畏难。盖任何学问,皆有必经
 
程序,写字亦然,故余主张写字之称为学也。总而言之,无精神之修养者,非真
 
正的书法艺术。
 
 
 
 
 
 
 
夫艺术之成就,与但求实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机为之?今之谈书法
 
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饮,隔年则失味矣。各位入世做事,因服务所需,另一说
 
法。但不可不知艺术与实用的界限也。两者之间,如两间屋,虽然相通,其实各
 
自各也。
 
 
 第一为学问。
 
 
学问,包括一切学问、知识。学识丰富的学者,其态度自别于人。其言动、举止
 
,皆可于字里行间觇之。例如朱九江先生,虽不以字名,但后人见其字者,即知
 
其人之有学问也。反之,一无学问之辈,亦可于其字见之。
 
 
第二为志趣。
 
 
志趣卑下,贪财好色,影响于修养极巨。盖见解低下、思想低下,实际上已谈不
 
到修养。即使对于书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现,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为品格。
 
 
人品高尚,而又有相当写字修养者,不特其人令人钦仰,其片纸只字亦令人敬重
 
。孔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其下笔,固已加人一等矣。
 
 
中国画家最重修养。画匠之画,一望而知。此虽或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养者,
 
不能入艺术之林,已成为古今定例矣。故能融会学问、志趣、品格于书法之中,
 
其艺术之成功乃大。否则,小成而已,或不完备而已。
 
 
由此观之,要成就书家,并不容易。但吾人亦不可畏难。盖任何学问,皆有必经
 
程序,写字亦然,故余主张写字之称为学也。总而言之,无精神之修养者,非真
 
正的书法艺术。
 
 
 
 
夫艺术之成就,与但求实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机为之?今之谈书法
 
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饮,隔年则失味矣。各位入世做事,因服务所需,另一说
 
法。但不可不知艺术与实用的界限也。两者之间,如两间屋,虽然相通,其实各
 
自各也。
 
 
 第一为学问。
 
 
学问,包括一切学问、知识。学识丰富的学者,其态度自别于人。其言动、举止
 
,皆可于字里行间觇之。例如朱九江先生,虽不以字名,但后人见其字者,即知
 
其人之有学问也。反之,一无学问之辈,亦可于其字见之。
 
 
第二为志趣。
 
 
志趣卑下,贪财好色,影响于修养极巨。盖见解低下、思想低下,实际上已谈不
 
到修养。即使对于书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现,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为品格。
 
 
人品高尚,而又有相当写字修养者,不特其人令人钦仰,其片纸只字亦令人敬重
 
。孔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其下笔,固已加人一等矣。
 
 
中国画家最重修养。画匠之画,一望而知。此虽或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养者,
 
不能入艺术之林,已成为古今定例矣。故能融会学问、志趣、品格于书法之中,
 
其艺术之成功乃大。否则,小成而已,或不完备而已。
 
 
由此观之,要成就书家,并不容易。但吾人亦不可畏难。盖任何学问,皆有必经
 
程序,写字亦然,故余主张写字之称为学也。总而言之,无精神之修养者,非真
 
正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