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未有穷期
简单再说说改革未有穷期。2012年1月,十八大前,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布置了八项工作,提高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基础建设。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在下一步改革是的过程,还是要加快自己的转型发展,现在一说转型,好多朋友把银行的转型理解为从实体性的,过去大量的营业网点性的,向互联网转型,这可以理解为渠道的转型。实际上转型的任务是很多的,如果说过去的成功在于转型,今后的继续发展也要在于转型,比如说资产结构要进一步调整,盈利结构要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渠道也要调整转型。
比如说资产结构的调整,这里只说一个,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五大行在2014年的时候,占比重是61%多,后来下降到金融危机总低的40%多,我们认为这是个好的调整趋势,但是这两年又上来,54%。我认为这个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还是不够,直接融资还是不多,还是间接融资,靠银行贷款。现在银行一年贷款的增加量,相当于九十年代,十年贷款总量之和还要多。所以信贷资产的占比,总资产在扩大,但是占比在提高,说明涨的比较快。从全世界的比较来看,我们五大行的信贷资产的占比和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汇丰、花旗等等去比,我们仅仅低于西班牙的桑坦德,他是60%,其他的银行信贷占比明显比我们低。这一条,我觉得我们资产转型调整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盈利结构的调整,我没有找到1995年那时候五大行的数据,所以我拿了共行一家的数据,1995年的时候,到2015年,五大行信贷利差收入大概占68%,到现在大概是60%。我这里说说手续费、佣金收入的问题,我还没说呢,大家怎么都笑了。摩根大通42.23%,法国农行29.23%,汇丰最低,24.45%,也比现在中国的19%要高。
银行的收入结构,我觉得下一步还会发生变化,有的时候我们过去经常有句老话,经常批评银行,中国的银行只会靠存贷利差吃饭,后来这个话批评好像不大对,收费多了就是乱收费。实际上我觉得关键是你有没有提高与收费有关的相应的银行服务,服务必须有服务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可记载,可检查的,收费必须有依据,有合同,特别是银行不要去搞无畏的息转费。贷款利率早就放开了,你决定定9,你就定9,小银行定12,定18的都有,你定9就定9,没有人说你什么。但是有的银行经营指导思想不是很单纯,手续费多了,说明我现代化了,有这个趋势。因此怎么办?和企业说这个贷款我本来收你9不算贵,我今天不收你9了,我收你6+3,3算咨询顾问费,6算贷款利率费,企业一想这也行,就这样,这叫息转费,我认为这样思想不端正。银行还吃亏了,这个3怎么能一下3呢。我是不赞成的,该多少就是多少。中国很奇怪,提前受信是不收费的,我给你企业10个亿,咱们双方好像都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国外如果受信,理由就是我要提前给你安排资金,我损失我其他的机会收益,而且受信了以后,按照资本资产管理办法收费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收不了费,这个我觉得也是不合理的。过去在讨论的时候,有关部门说是啊,该9就是9,我说你话说得对,其实我倒过来说一句,你到底是真帮企业,还是假帮企业。这个企业如果在社会中上,在同行中上,在金融机构中说,我在某某银行的融资资本是6,这无形当中是他一种信用标准,是他比照其他机构的标准,实际上是6+3,那个3人家看不见。你变成9以后,人家看见了,市场上承认一个定价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我觉得对企业也是有影响的。我话说回来,不能因为这个,咱们就去搞不规范的。我觉得随着社会公众理解程度,随着银行收费水准进一步提高,投行的雇佣费,说上市,上市不就画几张PPT,怎么拿几个亿呢,这个PPT值这么多钱。所以实际上我们对脑力劳动的价值,特别对咨询劳动的价值是不理解的,这个房子要花钱盖起来咱们理解,要设计不就画两张图吗,恐惧不是这样。当然银行自身要做的规范,收费要公开透明,不能随意,社会公众也要增加对这方面的理解。
区域结构的调整,现在我们在海外有接近400家机构,338家,在全世界将近60个国家可以直接办理业务,这个变化是很大。而且我们的海外资产,从十年多上市前,我们才100多亿美元,现在我们已经是将近2400亿,这是我举的工商银行一家的例子,还没有讲中行、建行。光2400亿的美金是什么概念?不算国内,就算海外,已经排上了世界一百家大银行之列,就拿海外去比,包括建设银行这两年也加快了海外发展的步伐,所以几大银行在海外发展也是很快的。但是跟花旗、汇丰这些银行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像花旗银行有三千多家,我们7%是海外资产,像汇丰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他的资产几乎是平均分配的,所以他在金融危机当中,汇丰就东风不亮西方亮,所以起到了一个互相弥补的作用。
渠道结构的调整,我觉得我们要进行调整。这些年来我们电子业务的占比,通过电子渠道,不需要我们办,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等,办的业务的占比,现在已经占到了87.5%,而在十来年前,只有百分之十几。这百分之八十几,不仅提高了效益,方便了客户,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控制了成本。你看我们现在一笔电子业务渠道的成本,大概不到四钱,屋里网点办一笔业务两块钱,是好几倍。所以我们的成本收入比,一直连续下降,一直由于同行,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电子渠道占比在不断增加。电子银行的交易额,我们2000年只有两万亿,去年是456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2%。现在我们每秒钟的业务大概是超过两千笔,特别是旺季,比如春节、节假日,更高一点。没有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系统,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支撑,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们大概从1999年开始,到去年为止,每年在这方面的投资,人民币超过50亿,连续15年平均每年超过50亿,所以这个绝对不是买两台服务器,中关村搞几个人就能搞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就办起来了,一年50亿,已经连续砸了15年了。当然有人会说你这个投资效率不高,那是另外一个概念,另外再讨论。
现在咱们在大力办互联网业务,建设我们自己的电商平台、开放式网络的平台,即时服务平台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三大产品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应用体系。所以大数据的应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说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尤其是前不久大额存单业务,怎么看这个?不少人的看法,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利差会缩短,贷款人的成本进一步下降。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但是这个风险应该说简单化了一点,比如从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来看,有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经过了初期阶段,马上利差水平又扩大了,有的银行,甚至有的市场,有的国家,有的经济体,就一直没能上去。比如说2014年我们五大银行的利率,净利差工行是2.66,交行是2.36,美国的富国银行是3.11,美国银行2.25%,他们都已经利率市场化。同样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利率市场化。所以利差水平和利率市场化固然相关,和市场的结构,和银行的管理水平等等都有关系,关键看你这个银行自己的负债结构能不能妥善的调整,自己的风险定价水平,能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你在市场上被客户接受的程度到底怎么样,这都有关系,这是我想说的。简单化的任务,利率市场化就是银行应该提高存款率,降低贷款,否则就不叫利率市场化,我不太赞成这个说法。
再一个,我觉得下一步改革,要合理打造一个金融生态环境,我这里不想详细说,时间晚了。这几个题目一点大家就知道,对银行也是企业的认识要进一步统一,银行现在是上市公司,银行也是企业。银行功能和财政功能是有区别的,银行是企业,他要讲究盈利,他要自主经营。再一个,对银行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认识也要进一步理清,其实我始终认为银行也是实体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怎么银行业务就不是实体经济了呢,这一点我并不太赞成,我觉得银行和企业,和生产企业,流动企业的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应该是血液和肌肉、骨骼的关系,所以它不是相对应,更不是相对立的关系。说银行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个能听懂,但是还有一个更深的含义,银行还需要投放更多的贷款,实际上我们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恐怕也不是增加贷款的问题,改善服务,引导支持企业结构调整,恐怕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容,光给贷款恐怕不行。对发展铺会金融的误区我觉得也要避免,前一阵人民银行有个说法,普惠金融不简单等于利率等等,我觉得他这几个说法,我还是比较赞成的,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占了这么多时间,耽误大家晚上的休息了,谢谢。翻页请看问答环节。
现场问答环节
提问:杨行业非常感谢您分享了一下,我问一下,工商银行的国际投资者他们最担心哪些问题,对他们担心的问题是怎么应对的呢?
杨凯生:实际上工行A股还是大股,国际市场的股权占比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是这边的价值影响整个股权价值,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从A股的众多投资者来说,盘子太大了,有些人说法炒不动,所以影响了有些投入者的兴趣。我不能说这些投资者水平低,这是个事实。从国际投资者来说,往往他第一关心中国整个经济的走势,当中国经济唱红的人多一点,这些说法出来对投资者,对国外的基金经理肯定有影响,尽管他本人不相信,他作出增持的做法,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实际上我和他们交流下来,他们个人并不这么看,通过这么多年,已经对中国经济的走势比较了解了,所以银行大盘股价的问题确实是比较复杂,我很难说现在低了,还是高了,低了是不是动员大家去买,所以这个事情很难做出一个评价,特别我作为一个前高管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但是我确实不认为现在的价值是真实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的反应。
提问:我想提问中国银行国际化,很多海外占比还是小众的,但是海外的业务相比同行竞争的话,会有非常差的考量吗?
杨凯生:从我们走出去的程度来看,当地市场对中国银行包括工商银行的反映还是比较好的,实际上国内说融资难的朋友没有接触到过,说服务水平差,国外银行不用说借钱,开个户需要耗多少时间,中国银行走出去以后,相当程度上不叫继承和发扬,还是把国内服务的一些理念移出去,这历年当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也有他的优势。所以在服务方面,不输于当地的银行,再一个,由于中国的这几家银行都比较大,所以在一些业务办理的能力上,比如资金贷款,我退之前,和安哥拉的总统去谈石油贷款,他说20亿美金,工商银行最后就办了,因为增加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一个良性的环境。他拿这笔钱干什么?盖一个小区,这个小区的建筑材料,建筑队伍必须用中国的。所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金、工程、能源,这么一个循环。所以不能简单说我们竞争力很差,比不过人家,这个评价恐怕不是这样的。
提问:杨行长,我请教一下,相对银行理财产品,现在非常这种刚性兑付还会持续吗,还是会打破,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杨凯生:收益水平高,和刚性兑付还不完全是一个问题,收益水平的高低,我觉得银行要受自己财务能力的制约,你觉得能够赚钱你就做,能够支付更高的利息你就支付,支付不了你应该降下来,你往里搭钱,恐怕商业银行很难这么做,商业银行没有这个经营理念。所以刚性兑付,无论是利率水平高,还是利率水平低,刚性兑付是个奇怪的,不合理的现象,或者是很坏的现象,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它应该打破,需要打破,而必须打破。当然,现在有些产品,包括一些理财产品,之所以出现刚性兑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意识不强,对自己作为投资者,应该承担风险的法律观念比较缺乏,拿收益高息的时候忘了,有风险了,现金流断了,就担心了。另一方面,比如有些银行在办理这些业务的时候,手续是有欠缺的,营销是有欠缺的,我想下一步大家都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在这些方面我觉得从每一笔业务的合同上,每一笔业务具体的营销上,都应该把各自的法律责任、义务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是存款,还是理财产品,银行如果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你投资就应该承担投资的风险,银行只能拿中介的佣金,如果底下说不清楚,甚至还有二份合同,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今后都需要纠正,时间长了,这个是不行的。我的看法。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银行的混改意味着什么,交行会不会成为第一个混改的银行?
杨凯生:哪个银行是第一个我不做评价,现在上市公司是不是已经混合了,这是首先第一个概念。第二,如果是指现在已经上市的大型银行,可以或者应该更多的去收其他民营资本进去的话,我认为已经上市了,渠道是畅通了。上市公司和你原来国有公司是两个概念了,这是第二个。第三个说法,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大银行以后,会带来什么好处,怎么怎么样,是为了获得一个新的通道,我没地方投资,只有银行去投,现在的情况给大家一个提示,百分之几的利润增长,大家去考虑。关系人贷款是受到严格的控制的,甚至关系人要出任有关银行的高管、董事、监事都受到限制的,所以办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通道已经打开了,无论是进入现成的银行,你应该对所有资本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什么目的,投资者一定要想清楚,我是想赚钱,是想给自己带来方便,还是想为更多中小企业服务,你都可以想,想清楚了再进去。
提问:您对混业经营的未来怎么看?
杨凯生:中国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在走这条路子,现在商业银行在中国可以办什么,办保险的也有了,办基金也有了,办租赁的也有了,唯独现在真正没有牌照的,大概是证券。所以所谓的混业经营,看成一个过程,现在这个过程已经在之中,包括我刚才讲的,盈利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降低,恐怕都和混业经营的进一步提升会有关联。
海外战略投资者引入与国资不冲突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