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凯生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从事过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1985年进入银行。 他历任中国工商银行规划信息部主任、深圳分行行长、总行副行长,现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1985年进入工行,初始担任工行规划信息部主任,后升任工行深圳分行副行长。后因业绩卓越,再升任工行第四副行长。此外杨还曾任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参考报》(投资)专家顾问理事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SBG)副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第十七届委员会顾问。

金融科技怎样才能支持普惠金融?


  未来的信息技术还将与社会生产生活进一步融合。银行要顺应趋势,加快创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把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把各类业务包括普惠金融业务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关于二者的讨论已经很多。今天我想就金融科技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普惠金融谈几点看法。

  一、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FSB(金融稳定理事会)认为,所谓金融科技是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够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带来重大影响。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

Read more

金融科技时代银行业如何转型?


  金融科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我们当今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它关系到整个金融业、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实际上它已经成为银行在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一种生存能力。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面对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银行纷纷加快了转型的步伐。这固然是形势使然,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这是一种“倒逼”的结果。但回顾这些年来银行的发展历程,也应该说这是我国银行业自身与时俱进、不懈努力的结果。

  说...

Read more

解决融资难的关键在哪里?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家已经谈论多年了。而近几年来,说得更多的是其中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说法表示,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业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大型国有银行由于管理成本问题、服务半径问题很难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需要成立更多的小型银行和草根金融机构;还有说法认为,这是因为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因此要想方设法压实银行的责任,调动银行信贷人员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另外,也有观点认为,有关监管的要求应该调整,要提高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容忍度,要松动对降杠杆的要求,等等。

  这些说法都是想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需求如何能更好地得以满足提出一些工作思路,但坦率...

Read more

解决企业融资难不能简单地垒加贷款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家已经谈论多年了。而这几年来说得更多的是其中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的说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业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大型国有银行由于管理成本问题、服务半径问题很难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需要办更多的小型银行和草根金融;有的说这是因为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因此要想方设法压实银行的责任,调动银行信贷人员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还有的说有关监管的要求应该调整,要提高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容忍度,要松动对降杠杆的要求,应该改去杠杆为稳杠杆,等等。

  我感到这些说法都是想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需求如何能更好地得以满足提出一些工作思路,但坦率地说多年来这...

Read more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趋势展望


  2018年9月28日,金融市场开放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举办。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趋势展望”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Dear guests and friends, good morning.

  It is delight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day, to share with you my views on the opening-up and developement of C...

Read more

关于当前几个经济金融问题的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小,金融风险也不小,加之中美贸易战的前景尚难预料,所以感到有点担心。

  有忧患意识是好事。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中确实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不可盲目乐观、粗枝大叶。但首先还是应该肯定,尽管稳中有变,但现在我国经济金融整体情况还是稳中向好的,可以说经济发展的“大盘”还是稳的。

  这并非套话,有一些数据可以支撑这个观点。例如,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当然最近似乎有进一步上涨的苗头,但总体还是处于...

Read more

营造区块链金融研究健康氛围


  当然,坦率地说我是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对区块链知之不多,甚至可以说知之甚少。那我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论坛,并且还答应试着日后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挂个名呢?这倒不是为了赶时髦,主要是想能及时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形,能争取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就像人民大学吴晓求副校长说的,对于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几年了我也没真正搞明白。

  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具有雄厚的理工科研力量,清华经管学院又是著名的培养经济金融研究人才、从业人才的基地,在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组建这个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是具备条件,是具有优势的。我很希望我也完全相信经管学院的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在这方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Read more

辨析数字货币


  杨燕青 林纯洁

  今年9月,中国叫停ICO(首次代币发行)和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政策接连落地,引发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结构剧变。此后,比特币在短暂跌破3200美元后迅速反弹,本周一度突破了10000美元大关。然而,比特币的波动也大到令人瞠目,在11月29日一度升至11193美元后,比特币又在30日重挫至9400美元,之后回升至10500美元附近。截至北京时间11月30日15:00,一枚比特币的价格为9952美元。

  不容否认,比特币当前的暴涨与其通缩属性、危机后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炒家的狂热,甚至与其作为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工具等等均有关联。如何解读比特币的价格暴涨和巨幅波动...

Read more

我理解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7于10月28-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以下是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演讲实录:

  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随着在此之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已经有了要以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职责等相关的一种精神和表述。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这一次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正式的提出,我想它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更多的说了。它必须认真落实的严肃性也是不一般了。

  为什么当前要突出强调建...

Read more

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三季度经济金融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在不少方面超出了预期。人们对这一判断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态势的意见,则不完全相同。例如在货币政策方面,有的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稳定向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大力整治市场秩序、开展金融风险排查等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有的政策取向应该坚持;也有人认为目前货币供应总量是不足的,M2 增速偏低,企业融资难现象依然不少,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才能实现宏观经济形势的继续向好,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扩大信贷投放,等等。 我认为,当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