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总书记“红色足迹”该干点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沂蒙、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近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总书记十八大后考察革命圣地的“红色足迹”进行了盘点梳理,主要包括老区背景、考察路线、主要现场以及重要讲话等。
革命圣地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习总书记考察革命圣地的情况进行梳理,并不是要让大家像总书记那样将革命圣地都走一遍,而是为了让大家从中汲取更多的“滋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人民利益的忠实践行者。
习总书记每走一处,都与当地群众促膝谈心,都留下了尊尊教导,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就是总书记这种亲民的作风,遵循总书记的教导,将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2012年12月29-30日,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3年7月11-12日,总书记在河北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013年11月25日,总书记在山东沂蒙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2014年10月30-31日,总书记在福建古田考察时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2015年2月13-14日,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时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2015年2月14日,总书记在陕西照金考察时亲切地询问村民“年货办了吗?孩子上学方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并指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2015年6月16日,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6月18日上午,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无论是在担任总书记初始,还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刻,习总书记都把人民放在了心中,饱含了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理念。所以,紧跟总书记的“红色足迹”,就要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切实践行“三严三实”,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时兑现决不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
(李吉明2015年6月23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