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PM管理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
主要是向企业员工宣传TPM管理的好处,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员工要树立团结概念,打破“操作工只管操作,维修工只管维修”的思维习惯。
2、建立组织机构推动TPM。
成立推行督导小组,范围可从公司级到工段级、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责任。企业、部门的推动小组最好是专职的脱产机构,同时还可成立各种专业的项目组,对TPM管理的推行进行指导、培训、解决现场推进困难问题。
3、建立基本的TPM管理策略和目标。
TPM管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目的;b.量化;c.时间进度。即,什么时间在哪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考虑问题顺序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外部要求→内部问题→基本策略→目标范围总目标。
4、建立TPM管理推进总计划。
制定一个全局的计划,提出口号,使TPM管理能有效地推行下去,逐步向四个“零”的总目标迈进。计划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A改进设备综合效率;B建立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程序;C质量保证;D维修部门的工作计划表;E教育及培训、提高认识和技能。
5、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
成立各专业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设备工程师、操作员及维修人员等。项目小组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关键设备,抓住典型总结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项目小组要帮助基层操作小组确定设备点检和清理润滑部位,解决维修难点,提高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信心。
6、建立自主维修程序。
首先要克服传统的“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要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起“操作工人能自主维修,每个人对设备负责”的信心和思想。推行5S活动,并在5S的基础上推行自主维修“七步法”。
7、做好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指的是维修部门的日常维修计划,这要和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结合进行。并根据小组的开展情况对维修计划进行研究及调整。最好是生产部经理与设备科长召开每日例会,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安排及调整维修计划。
8、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
培训是一种多倍回报的投资,不但要对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而且也要对他们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层次地进行培训。
9、建立设备初期的管理程序。
设备负荷运行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往往在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试运行阶段就已隐藏了。因此,设备前期管理要考虑维修预防和无维修设计,在设备选型(或技术改造)、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改进设备,具体目标是:在设备投资规划的限度内争取达到最高水平;减少从设计到稳定运行的周期;工作负荷小;保证设计在可靠性、维修性、经济运行和安全性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10、建立TPM管理体系,施行绩效考核。
把TPM作为一项管理工具使用,看成制度来遵守,视为命令来执行,在推行TPM管理活动中他们建立了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并把这一切工作视为一种习惯,然后结合绩效考核变被动为主动,让员工真正享受到推行TPM管理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