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专家旗号造谣转基因更惑众
方玄昌的博客
原名:打着专家旗号造谣更惑众——批驳新华国际造谣文章《坚定地拒绝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标签: 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 造谣 群魔乱舞 袁隆平 杂谈
提要:以“专家”的身份,尤其是以有名望的专家身份出来乱说话,将给百姓造成更严重的误导。
佟屏亚身份标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查其履历,可以看到他除了从事过“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之外,更多工作都是有关规划、战略方面的研究。但即便如此,发表这样一篇不负责任的文章也是对其过去几十年工作及其研究员身份的一种侮辱——毕竟,他曾经从事过传统育种,而从基本原理和管理两方面看,转基因作物(食品)比他所从事的传统育种作物更安全,反对转基因,将把他以往的工作置于何地?
以下对其荒唐言论简要批驳: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例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错!尽管目前没有哪一种转基因作物转进“增产基因”,但这并不等于这些作物没有因转基因技术而增产,这正如没有哪一种农药会直接让作物增产、但喷洒农药却可以通过杀死害虫而间接让作物增产的道理一样。中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即为这方面的最好例证。转抗虫基因与喷洒农药的差别在于:农药是在作物得病后才做“治疗”,而转抗虫害基因则相当于给作物预先打了疫苗,因此效果更佳;与农药相比,转抗虫害基因还具有环境友好效益。
佟文中说,“‘杂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发生,而‘转基因’则是用基因枪法强行注入,把完全不同属不同科甚至跨物种基因强行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将某种有毒害的抗虫基因转到食用作物中,难以预期会发生什么危害。”作者难道真的不了解自然界亿万年来一直有转基因现象发生?根瘤农杆菌可是人类学习转基因技术的师父!另外,对于杂交技术的不安全(相对于转基因技术)及其曾经出现过的安全事件(杂交土豆事件、杂交西洋芹事件;与之相对应,转基因食品迄今没有出过一例安全事件),文章作者看来也一无所知。
佟文还说,“常规育种技术是育种的主体,转基因技术仅仅是常规育种方法中的一个补充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只能说,这位已经退休多年的研究员还生活在他的大学时代。
佟文的第二部分则典型暴露了反转控思维的混乱。文中提到华中农大研发的抗虫害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如果不发生这种稻螟危害呢?或发生了其它病虫危害呢,瞎了吧!”这就好比质问一个专抓小偷的警察:“如果没有小偷呢?或者来了一个流氓呢?瞎了吧!”
这篇文章接下来又说“被转的Bt抗虫基因是某跨国公司的‘专利’”“如果把增产粮食的希望寄托于利用跨国公司的基因专利,那最后必将丧失话语权而受制于人”。华中农大在这项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它什么时候成了“某跨国公司”了?既然担心受制于人,你还丧心病狂地企图阻碍中国本土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难不成真的拿了孟山都们的好处?
佟文还攻击华中农大团队将抗虫害基因转入一种已有作物的行为是“借鸡下蛋”“偷梁换柱”,不知道佟屏亚当年从事传统育种的时候又是怎样操作的?难道他可以不借助任何已有品种、完全无中生有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
佟文的第三部分说,“转基因技术潜在风险存在于生态环境: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具有持续性、滞后性、扩张性等特点,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还下定论“连野生稻也面临消失的厄运”。这又是一个老掉牙的谣言。有关“基因漂移”问题,本网已有多篇专业文章分析,在此只概括一句:转基因作物在“基因漂移”方面的风险,与普通作物毫无二致。
佟文的最后一部分说“不能昧心以自己民族作为实验品”,在树立一个稻草人的同时又造谣说“连转基因研究人员都承认,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要几代人才能显示出来。”这句话来自于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反转控,袁隆平团队尽管也在做转基因项目,但他本人显然不属于“转基因研究人员”。作者不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科学家用小白鼠做实验,而没有如同药物研发一样做三期临床试验,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转基因作物与常规育种作物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却比常规育种作物的安全性更可控。
佟文的最后,还忘不了重复最后一个老谣言:“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或愿意把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美国人看到这样的谣言恐怕会高喊:“冤!我们吃转基因主粮(玉米)都已经十几年了!”
以“专家”的身份,尤其是以有名望的专家身份出来乱说话,将给百姓造成更严重的误导。先有蒋高明打着“首席科学家”的字号为兜售有机食品而反转,次有袁隆平手上拿着转基因项目的钱、嘴上喊着“人民不是小白鼠”,现有佟屏亚打着“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的旗号造谣、传谣惑众,加上更多为个人私利而反转的宵小之徒,群魔乱舞于转基因时代来临之际,老百姓怎么可能不堕入迷惘、无所适从?
原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ac6ff0101e8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