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桃滞销 果农将桃倒进河道引发的思考
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任立国
近日一篇关于“陕西周至油桃滞销,果农将桃倒进河道”的新闻报道,在网上热播,我看了无比痛心。陕西周至县竹峪镇是远近文明的油桃生产基地,当地每家都种着大面积的油桃树,而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油桃无疑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可今年油桃成熟了,客商却是稀稀落落,价格也是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果农们也是无可奈何的把自己辛勤种植和经营的果实倒进河道,这是多么让人心痛啊!而究其原因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营销策划专家任立国认为:信息不对称和营销不得力、产业化管理欠缺是主要原因。
把油桃倒进河道好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也能卖点钱,为何要倒进河道,岂不是血本无归。那么我们来算一笔账您就会释然。油桃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大部分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按照往年的行情计算,油桃一斤的收购价格是1.5元,种三亩地,也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可今年油桃卖不上价,没有客商来收,三亩地也就能卖到三千元,今年个头大,色泽好的只能卖到5角钱,稍差的只能卖两三毛钱。油桃的成熟季节性较强,采收又是一个时间集中,高强度的劳动,只靠自家采收是完不成这项工作的,那么就要雇人采收。而现在卖的两三毛钱给付工人工资都不够,这也就导致了农民情愿不进行采收任其烂在地里或者倒进河道。
其实关于农产品滞销得问题这已经不是特例,前一段时间番茄的滞销也使大量的菜农经济受损。多地奶农倒奶事件、海南的30万吨玉米滞销每斤六毛钱、河南荥阳近千亩大葱滞销事件等等,这一件一件的农产品滞销事件历历在目,农民辛辛苦苦一大年换来的却只是倒掉,让人痛心这是农民的血汗也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源泉。我看了这些报道我的心在滴血,我们来自农村,我也对农业有着特别的情怀。看到这些让人心酸的报道极为痛心,而在这痛心的同时也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要帮助农民致富,减少类似的事件发生,立钧世纪成立了以帮扶为主的中小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小组,从成立以来免费提供咨询服务上百家企业以及合作社。笔者任立国分析以上的伤农事件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政府不作为
农业是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政府只受益而不作为现象比比皆是。农业要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有政府牵头农民做先锋,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地标性农产品。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带领,农民自己完成农业产业升级必是路途坎坷。
有了政府的介入,形成农业产业化良性发展,带动产业化进程,再也不要让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别倒进河道里喂鱼了。
信息不对称
笔者在看这则新闻的时候,也留意了一下大家在楼下的评论,其中一条叫柠檬的妹纸是这样说的“我就不明白了!这城市里的水果卖的那么贵!这种桃子却卖不出去我想问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么可能大家也在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实这就是我们营销策划所说的“信息不对称”。农业通常处于闭塞的农村信息的碎片化让他们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自己产品的真实价值。只能从生产销售中获得微薄的利润,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培养新一代现代化农业人才迫在眉睫。消除信息碎片化的不对称,建立信息对称体系有助于农业真正的走向“强富美”。
产业化不够
土地集约化管理、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另一位网友说“我们这里现在贵的要命,那里却全倒掉了。应该办个加工厂,做些农副产品。方便保存扩大市场”他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描述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化。产业链的形成能够大力存进农业发展,更有利于打造地标性农产品。
营销不得力
“我们这也是十几块钱一斤,那么贵买不起啊,果农情愿把油桃倒进河道也舍不得便宜卖吗?还是中间商太黑?唉,倒沟里污染环境啊!”诗语江南的哥们也发出了这样的评论。农产品的营销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农产品的分散、品种的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农业从业者不具备销售的知识和能力。都造成农产品销售掣肘,其中那句中间商太黑,也真是反映了农村农产品的现状那就是,农民的农产品要经过几道转手才能到消费终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革命的出现就是要消灭中间商。网店和微商微店的出现已经大力的促进了农产品销售难、中间商牟暴利的现状。农产品到消费者一站式服务将改变未来农业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
产销不对路
农业多数以我种什么就卖什么为主,笔者任立国曾多次提出以消费者为王的论点,现代市场已经不再是供货商市场,而是向着买方市场转变,农民必须要优化自己的农业生产,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选择紧俏农副产品作为主要种植对象,这样才能减少农民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我在也不想听到看到类似的新闻再次出现,我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情怀对农民有特殊的情感。我们也想实实在在的为农民做点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承诺免费帮扶农业。我们愿意为农民,愿意为农业尽一点微薄之力----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副总首席运营执行官任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