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


 文/张从忠


    很久以前,一位聪明的犹太国王对聪明的大臣说:“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一段时间后,大臣们完成了一部12卷的巨著。老国王看了看说:“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于是大臣们在几经删减和浓缩之后,将12卷的巨著浓缩为一章,然后再浓缩为一页,又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    

这句千锤百炼的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中,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约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家农户,圈养了几头猪。一天,主人忘记关圈门,便给了那几头猪逃跑的机会。经过几代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以至开始威胁经过那里的行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闻听此事,很想为民除害捕获它们。但是,这些猪却很狡猾,从不上当。

    当猪开始独立的时候,都会变得强悍和聪明了。有一天,一个老人赶着一头拖着两轮车的驴子,车上拉着许多木材和粮食,走进了“野猪”出没的村庄。当地居民很好奇,就走向前问那个老人:“你从那里来, 要干什么去呀?”老人告诉他们:“我来帮助你们抓野猪呵!”众乡民一听就嘲笑他:“别逗了,连好猎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怎么可能做到。”但是,两个月以后,老 人回来告诉那个村子的村民,野猪已被他关在山顶上的围栏里了。            

  村民们再次惊讶,追问那个老人:“是吗?真不可思议,你是怎么抓住它们的?”  

老人解释说:“首先,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一些粮食作陷阱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闻粮食的味道。很快一头老野猪吃了了第一口,其他野猪也跟着吃起来。这时我知道,我肯定能抓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点粮食,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像幽灵般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那白吃的午餐很有诱惑力,所以不久他们又跑回来 继续大吃起来。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此后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在粮食周围多树起几块木板,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然后,我挖了一个坑立起了第一根角桩。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些时间,但最后都会再来吃免费的午餐。围栏造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虑的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那些白吃午餐的猪就被我轻而易举地抓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它的机智就会被取走,接着它就麻烦了。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人类,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再等上几个月就能达到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任何一个人一旦养成习惯,不管是好或坏,习惯就一直占有了他。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只能使他失去赢的机会。而勤奋工作却是惟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们享受成功所付的代价,财富与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而白吃午餐的人,迟早会连本带利付出代价。

一位朋友回国四年了,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他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他算了算,新闻类的、时尚类的、旅游类的,再加上一些电影类的,一个月大约在300400元。摊主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他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摊主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他的出租计划是:租客每30天交30元钱(一天1),每次借杂志一本,看后再换,不设期限。另交20元押金,退租的时候退款。

显然,这对朋友那样的书虫来说是十分合算的,不仅把购书款大量节省下来,而且大大地减少了家中积压的旧杂志,而那些扔了可惜、放着占地方的杂志,每个月送给了楼下的保安或保洁员后,他们也都是当废品去卖了。听了他的计划,朋友最大的疑问是:“那你的杂志还卖吗?”摊主说,很多高档杂志本来就销量很低,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实在太贵,且不实用,一般读者都不可能定期购买,却又占了宝贵的摊位。而这些杂志往往是代销的,每期可以退旧换新,所以,他出借的杂志大多数最终都可以退还给杂志社,即使已经被很多人租借过了。

朋友立马加入成为了会员,编号已经是300多了。粗粗地替摊主算了一笔账,假设会员总数为300,其中仍然活跃的会员200(另外100人可能已经退出了),每人每月交30元租借费,那就是6000元。而且因为这6000元不需要缴纳税费、不需要缴纳管理费,几乎是没有任何成本的,等于是税后收入,按照20%的税费或成本换算.则等于是税前收入7500元。而据摊主透露,书报亭的收入到个人手上通常一个月大概能有15002000元.最稳定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报纸,并非杂志。即使因为出租业务而影响了杂志的销售,假设销售下降造成通常收入下降30%,以1500元的下限收入计算,则下降后的正常收入为1000元,两项相加,他的月收入达到了8500元。这是普通报贩收入的45倍,而且他的收入非常稳定,毕竟改买为租对所有的读者都是十分合算的。此外,租借期限内,每人收取押金20元,200人就有4000元的押金在他手上,只要租借生意还在,这其实就是一笔长期的无息贷款,利用这笔资金,可以多进些畅销的报刊或文具。

毫无疑问,撇开他“挂羊头、卖狗肉”这一问题不谈,这是又一个充满了草根智慧的生存游戏。他的获利机制就是将“销售利润”转换成了“租借利润”,而租借的运营成本几乎为零,且租借的市场吸引力远大于销售。在这个游戏中,读者和报贩无疑是两大赢家,报贩因为“点子一响而黄金万两”,获得了45倍高于同行的利润,而读者的所得却是以数十倍来计算的。一个书报亭的商贩,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而打出的一个漂亮的“擦边球”,却能给读者很多快乐和幸福的启示。

免费到底为什么如此诱人?为什么人们有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就勇往直前,即使这些东西我们并不真的需要?答案是这样的。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人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人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人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为什么?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就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有会有风险,人们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人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寻找。所以做生意的人懂得“免费”这个秘密,就可以一鸣惊人。想让顾客盈门?拿出点东西免费!想增加销售?拿出一部分商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