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房地产市场稍显回暖之风,开发商再度在房价问题上玩噱头。据报道,深圳一家开发商竟然打出了单价为37.6万元/平方米的房价。而从近三年来的情况看,深圳还未曾出现过单价超过20万元的房子。不过,在深圳市有关方面的干预下,这家名叫中洲宝城置业有限公司的开发商,已经将备案单价从37万元砍至17万元,整整砍掉了2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这极可能是开发商丢车保帅的策略,用滞销一套100平方米房子的代价,来拉升整个项目的均价。
也许,从纯市场的角度来看,开发商这样做,并没有多少可以质疑的地方。因为,这样的标价,显然是一种自杀行为。既然开发商愿意这样做,政府也没有干预的理由。但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来就没有完全由市场调节过,而是时刻受到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预。特别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这些年,主要是在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下形成的,是有形之手强行拉动的结果。那么,在市场出现完全离奇的价格现象时,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就责无旁贷,也就必须出手干预。不然,是会造成市场的混乱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标价与实际价格水平完全背离、并有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情况下,政府有有形之手进行干预,并不违反市场规律,也不违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的监管和约束机制不配套。如果市场体系完善,价值规律能够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有效调节,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离奇的价格现象,也不可能价格完全背离价值。
而从深圳这家开发企业的行为来看,实际已经属于恶意标价,是一种故意误导市场的行为。纵然稳定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需要市场不要继续低迷,也不应当出现这种恶意标价、恶意抬价的行为。就算是一种营销手段,也超出了正常的营销范畴,超出市场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因此,除了约谈,还应当采取一定的处罚手段。否则,类似扰乱市场的行为就难以制止,就会严重破坏房地产市场秩序。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低迷状态,并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一不小的影响。虽然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复苏,不可以再走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老路,但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增长,也是稳定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在市场刚刚有点起色,刚性需求刚刚有点复苏的情况下,开发商就恣意妄为,做出完全与市场相背离、与房地产市场稳定相对立的行为,对房地产市场复苏、对满足消费者住房需求是相当不利的。如果对这样的行为,仅仅以约谈和纠正进行处理,就不可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而必须严厉处罚。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开发商以不正当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偷工减料、面积不足、承诺的绿化和公共面积不达标、人为地将公共设施改变为开发面积、减少公共服务空间、不按规定设置车位等,仅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就报道了多例这方面的问题。所以,面对开发商的不规范行为,决不能再轻描淡写地予以处理,而只有严厉处罚、严厉制裁,才能当头棒喝、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