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
2015年6月26上午三四节,六二零六。
今天是第八小组讲“熊彼特经济学”。
我对熊彼特怀有特别的敬意。一是因为他对经济学及经济社会学的贡献;二是因为他丰富多彩而光彩夺目的人生;三是因为他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四是因为我对经济思想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还因为他的《经济分析史》给我提供了最多的教学参考。在我最初讲授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几年,我几乎是亦步亦趋跟着熊彼特走的,我以熊彼特为标准来理解历史并评价历史。我在课堂上最喜欢讲的经济学家的故事,很多就是熊彼特的。
上个学期经济学专业学生讲的“熊彼特经济学”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学生讲述了。各个方面都无懈可击。因此,我对今年数经班同学的讲习,其实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我知道他们可以讲得很好的,甚至可以成为这一届中的最好,但很难超越上学期那一个小组。不过,他们还是够努力的了。就我的了解,很负责任的小组长不仅自己阅读了熊彼特的主要著作,阅读了其他经济学家对熊彼特的专门研究,还阅读了几本熊彼特的传记。从以往的几次交流中,感觉到他对熊彼特经济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对熊彼特对经济思想史的贡献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整个讲习情况还比较令人满意。内容准备得不错,讲习者基本上可以脱稿来讲,对一些细节还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时间控制可能有些松懈,或者说内容安排与时间之间存在一些冲突。
熊彼特经济学,大概就是一个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它包括创新理论,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论等等。在具体讲熊彼特的创新及相关理论之前,准备了一部分介绍熊彼特的方法论特点,内容还算丰富和充实,应该是来自现代学者的研究;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感觉没有讲得很清楚。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很多方面,比如结合生平来介绍熊彼特思想的成长,或者说用思想的成长来介绍生平,我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对于思想家来说,其人生在本质上就是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创新及其相关理论的介绍也还算清楚,但是似乎讲得快了一些,影响了大家的接受。最后小组点评中有同学谈到对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观点解释不是很清楚,我知道这是因为讲得太快大家接受有困难造成的。
小组开讲之前,我作了一个很简单的导语。之前大作业讲的各章,都是一个一个的流派。熊彼特本来也可以归于新奥地利学派,因为从师承关系来讲,他就是奥地利学派的传人。但是,熊彼特的知识来源,又不仅仅是奥地利学派,实际上,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与历史学派也有着很亲近的的关系。之所以将熊彼特视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派别”,关键在于熊彼特思想和方法的独特性。熊彼特的思想和方法,融合历史和逻辑,归纳和抽象,在很多方面,他的经济解释又有着很强的非经济学的色彩,这使他很不同于其他的经济学流派。现代熊彼特的研究者们,往往将熊彼特的经济学归入“演化经济学”一类,但演化经济学似乎还不能算作是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也许将其视为讨论社会经济发展一个视角,一种路径更为合适一些。比如,同是与奥地利学派有着浓厚血缘关系的哈耶克,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持有演化的观念,而古典经济学时代的休谟和斯密乃至坎蒂隆,也都持有演化的观念。熊彼特的独特性在于,他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演化的过程,而演化的动因,又被他主要归结为创新。他以创新解释经济运行,解释社会经济的演化。
这次讲习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对企业家——创新——利润的解释。此前的课程中,多次讲到企业家与利润的关系。至少在主流经济学一般观念里,因为企业家承担组织、管理、创新的职能,尤其是因为创新中内涵风险的因素,因此需要以利润的形式来分享剩余。熊彼特的解释不是这样的。在他看来,创新实施过程中,承担风险不是企业家而是信贷资本提供者,因此获得利润也应该是信贷资本家。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家因为创新而承担了风险,如果不以利润的方式获得补偿,其创新的动力何在?这一问题其实在熊彼特的著作里是有过很好的解释的。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并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物质利益的俗世庸人,他们参与创新活动,是将其视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创新的回报是理想的实现,征服欲的满足以及成功的快乐。这显然不是一种经济学的解释,但这种解释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样对企业家动机的理解,也可以用来解释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
最后,我请几位同学谈了谈对这一学期教学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和对老师的教学的评价。总体评价还比较好。开学的时候,我承诺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会有些变化,我相信他们是有所变化了的。至少,这样一门貌似枯燥乏味的课程,大多数同学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乐趣。他们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也确实存在,希望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改进。
本来想提一点希望的,就是我以往学期最后都会讲到的关于阅读——思考的那些话题。讲了几句,感觉状态不对,就停下来了。可能是超时太多,而且也到吃饭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