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不算非常激动的好,但是,可以看到许多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不仅是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而且,稳定增长,以及明显的结构调整趋势,说明其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GDP增长同为7%。 2014年第一到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7.4%, 7.5%,7.3%和7.3%。连续6个季度的最大振幅只有0.5个百分点,这是稳增长的良好表现。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我的老朋友盛来运先生说,“下半年增长快于上半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统计学家喜欢用概率论来描述一个他们想表达的预测。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进入非常稳定的“中高速”增长轨迹,将给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打了一济强心针。
2015年的稳增长,非常有利中国正在制定的13个5年规划。尽管不会是从前的两位数增长,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非常明显。
首先,上半年新创造的就业数量多达718万人,6个月的时间完成年度就业计划的71.8%。这是中国高质量增长最值得关注的指标。高就业,说明单位GDP增长所创造的就业和活劳动收入显著提高,不仅对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对调整结构也意义非凡。
其次,民生改善速度,持续快于GDP增长速度。GDP增长中,有60%来自消费,而消费的提高,得利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第二个重要标志。
其三,随着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达8.4%,比工业增长速度高出2.3个百分点,比第一产业高出5.1个百分点。前半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GDP总量的一半。这是中国经济超好的方向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标志。
其四,今年上半年GDP单位碳排放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9%,说明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推进一个中高速、可持续的发展轨迹。这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必须经过的一个漫长历程。
最后,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国家债务,等,都呈现出从最近几年最糟糕的状况,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苗头。例如,房地产投资出现积极增长,房子库存量出现下降,房价开始稳中有升,或者下降趋缓;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确保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总之,最近3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很多困难。但是,中国经济的“抗性”很强,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前8年,经济适度增长,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而城乡差别,贫富差别,都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
所以,就上半的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经济乐观的成分,大大超过悲观的成分,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