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律师的三农情怀


作为律师,我的同龄人陈刚很早就出道了。15年前,他当选为上海十大优秀青年律师和新长征突击手。原本他擅长的主业是资产分割、企业兼并、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维护。最近几年,这位衣食无忧的长宁区人大代表却频频和我讨论起三农问题来。

 
  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他的“不务正业”,何况农民基本打不起官司,律师就是提供法律服务也要做好免费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准备。但陈刚多次自费 调研了金山、松江等郊区的家庭农场以及和上海有密切合作的四川、贵州等农业大省之后,拿出了多份调研依据并希望我也加入专题研究。他的核心观点是:如果没 有法律服务的实质性介入,不仅农民维权会受阻,就是要脱贫致富也是很困难的。
 
  他的核心观点引起了我的警惕,我的民生研究视野也开始注入法律元素。土地千百年来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命根子一旦成为“低价赎买”的城区扩 张“起跑线”,失地农民就有可能“流离失所”。如果农民能有相对完备的法律服务,悲剧应该可以减少很多。陈刚还认为,农民就是进城了,在用工合同、劳动保 护、年末讨薪等方面也迫切需要法律庇护。
 
  我俩共同的调研还显示:上海郊区的法治环境已经很进步了; 近年来也几乎没有损害三农利益的主观恶意事件发生。不过,法律服务的客观盲区仍 然大面积地存在。如上海郊区农民重要的致富手段是经济果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出口创收,但果业和水产在丰收时节,往往会遇到“风、暴、潮”的季节性自然风 险。一场台风就可以让金山的蟠桃颗粒无收,海水倒灌也可以使奉贤的鱼塘血本无归; 虽然上海已经开设农业保险,但面对格式条款的农民仍处于相对弱势一方。
 
  还有,上海农产品订单出口的周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迅速抬头;取消订单、退回订货的理由五花八门。也就是说,涉外三农维权课题已经客观上摆在面前了,而陈刚对我强调说,“这更是上海郊区法律服务的短板了,必须尽早破题”。贵阳刑事www.gzs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