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2.24(日)下午,在园西路温州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参加“浙南谱牒收藏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转眼将近十五周年了。因此,有机会接触、借阅周边部分宗祠谱牒。以下就专门谈永嘉黄氏族系三主力。
1936年,方海潮先生所修《御史桥黄氏大宗祠》四卷,是以“裱,号大凡”为始迁祖。而《岐海琐谈》
则以“铤,号大凡”(《南谱》亦记是“采”→“璨”→“铤,字汉章”),未悉御史桥何年何月改作“铤”为始迁祖。因“六月六”没有机会看到更确切资料。无奈只能够先“存疑”了。图10“永嘉黄氏族系摘要”可以参考,希望有机会能补充精准。
继其后者四修分别为:
清·道光四年甲申(1824)洛川王大诰“重修霞渡潭黄氏宗谱序”。
清·咸丰七年丁巳(1857)邑庠生谢以南“重订霞渡潭黄氏宗谱序”。
清·同治四年乙丑(1865)邑庠黄成丹“重修霞渡潭黄氏族谱序”
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周缵卿《重修霞渡潭黄氏族谱》(现存)中记载着以上五次谱序。
2001年5月19日,修补完成的《重修霞渡潭黄氏族谱》由温州图书馆复印,“浙南谱牒研究中心”存档备案。可以提供给读者查阅。(另外,该谱已经录入“浙图家谱数据库”№3975)。
根据以上谱序资料排比:
1、御史桥宗祠原以二十世“裱,号大凡”为始迁祖(1936年谱牒,据宗亲岩明约(70馀岁)回忆说,其小时候见到方海潮老先生来继修宗谱)推理1936年之后,曾继修一次(暂设为五十年代初),想必方先生不会改“裱,大凡”作“铤,大凡”为始迁祖。那么,就可能“文革”之后,1998年陈书箴堂重修宗谱时,所更改的了。图10依据明·杨士奇、杨荣两篇“封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黄公神道碑铭”;《南柳宗谱》、《霞渡潭黄氏族谱》、《岐海琐谈》等文献综合进行“定格”。今后有新发现,将随时更新。
图10
再引述《状元发现》(龙湾区历史学会等2010年年会分发)一书第111页记载:
姓氏·【黄】
“御史桥黄姓,110户,496人。先祖黄中,号潜夫①,唐间②自江夏安陆③,迁永嘉左厢南界育村④坊,传十七世黄淮⑤,洪武丁丑(1397)进士,历任⑥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玄⑦孙黄铤字大凡,明弘治间(1488~1505)⑧自郡城黄府巷⑨,移居五都七里御史桥为始祖。宗祠在御史桥边。1998年修谱。”
永陵按:阅读该段文字,既称为概览(悉原称“状元镇各建制村及姓氏概览”),我们可以作出如下“专业”补充校注:
【注】
① 黄中,字大本,号潜夫(794~887) 享寿九十有四。
② 唐朝(618~907)有269年。“唐间”指明确是唐太和八年甲寅(834)年份为宜.
③ 江夏安陆,误。原籍为江夏安陆没错,而迁居永嘉,黄中公时年四十一岁,自“应天府”——南京迁来。
④ 育材坊,误作“育村坊”。
⑤ 黄淮,须著明:“字宗豫,号介庵(1367~1449)”为宜。
⑥ “历任”,改用“累官”二字比较好。官衔全称:“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誥国史总裁”。
⑦ 曾孙,误作“玄孙”。
⑧ 明“弘治”(1488~1505)年间,值得说明:约1484年(成化二十年前)黄府巷遭火灾后,连宅基地都卖给姓陈人家了。所以⑨:
⑨ “自郡城黄府巷”一说很值得商榷。况且,无论始祖名“铤”大凡,或者“裱,大凡”,都是以承继地房璨嗣。璨原本就不在黄府巷居住(弘治四年辛亥(1491)秋,黄璨自北京扶母亲陆氏棺柩回乡安葬,黄府巷旧宅已经付丙有年)。因此,火灾过了若干年之后,焉能于弘治年间再直接“自黄府巷,移居五都七里御史桥”?此说,已经与史实明显有违!
我们既不能对上述该段120馀字符的著者(据悉是孙建胜)提过高“要求”,一来题目已经说明白是“概览”;二者他非专门研究黄氏,自然情有可原。但是,其中要点应不宜太简略,尤其象“村”、“玄”等之误,今后要注意避免。
2、谈霞渡潭宗祠自天顺初年前(约1458)后,十八世棐公之五子班,由于种种原因,喜欢上永嘉三角岩附近山清水秀,迁徙居住,黄采曾撰书与班,嘱其回郡城黄府巷居住,班公“志愿”在永嘉定居。黄璨于成化六年(1470)自北京回温探亲。翌年春,作一趟访问霞渡潭五叔班公之行。请五叔回温,班公谢绝!
在伍佰伍拾年来以来,不少于十次修谱,而能见到的除上述清·光绪九年谱牒三册之外,尚有:
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 陈宗虞重修《霞渡潭黄氏宗谱》已入“浙图家谱数据库”№3976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年 潘云阶重修《霞渡潭黄氏宗谱》
共和壬戌(1982)年 黄永柟重修《霞渡潭黄氏宗谱》已入“浙图家谱数据库”№3977
共和又庚辰(2012)年 重修《永嘉霞渡潭黄氏宗谱》 黄永陵主修艺文 程海勇主修世系
3、茶山南柳宗亲,守护黄文简淮公家三位(十六世黄性公;十七世黄淮公;十八世黄采公)的敕葬墓,
可惜经“文革”几乎破坏殆尽,虽有宗亲努力修补残旧文物;重修文简公墓;新建“黄淮纪念馆”,现存民十八年己巳(1929)两册《黄氏宗谱》余星东先生所重修(“浙图家谱数据库”№3924)。其最早谱序落款为永乐六年胡广,尚有图5~图7之间所阐述的“奇特”现象。现在可以排比结果如下:
甲、南柳为“永嘉黄氏族系”第一主力。理由为该聚居地有黄文简淮公三代敕葬墓;宗谱序“最早”。
乙、霞渡潭“永嘉黄氏族系”第二主力。始迁祖十九世,现存乾隆五十二年宗譜序,比较御史桥早。
丙、御史桥以二十世“大凡公”为始迁祖,要晚一辈份。最早谱序为道光廿四年,故只能列位第三。
4、温州周边黄氏谱牒著录“浙江家谱总目”情况如图11:
5、原永嘉十二都徐岙黄氏四位宗亲来温州商议,将徐岙与周边黄氏关连作一次探索。
于2013年12月2日~2014年1月15日期间的努力,最后,形成一本A4规格25页小册子。扫描是据155×108mm留底“蝴蝶装”如图12:
十五年间,以频繁出入温图古籍部,除阅览馆藏谱册,常常下乡走访宗祠,请阅宗谱,顺便著录“浙江家谱总目(稿)”,亦获有1700多元稿费。而在五楼古籍部,查获了与黄文简淮公相关的大量资料。形成《永嘉黄氏家集》内、外编;初版《黄淮文集》等等。温州图书馆乔迁新馆前后,由于自身健康原因,逐渐转入与省内外宗亲在网上交流为主。
该文,算是多年来对研究“永嘉黄氏族系”的一次总结。发表给关心本人动向亲友的一篇汇报。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黄永陵 初度日 于温州知省斋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