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一般意译为:“泉水干了,鱼儿们暴露在陆地上。它们相互吹着湿气、吐着水沫来湿润对方。与其这么辛苦依偎,还不如让他们回到江河湖海中自在游弋,彼此忘记对方。”
这句出自大哲学家庄子的话,被很多人解读和运用为形容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两性之间,那种情深却无法厮守的无奈而悲伤的感情。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哲学的误读。
庄子这句用比喻和比较法写成的格言式的句子虽然本身并不是哲学,但却蕴含了庄子的哲学意义。如果误读成上文段那样,庄子就一个薄情寡义之人,而不是个对宇宙万物寄予了无限之深情的哲学家。
“鱼”在这里作为比喻的喻体,它的本体是“人”。“鱼”之状态即是人生之态。
“泉”和“江湖”在这里也是个喻体,各喻“现象界”和“宇宙世界”。
“泉涸”这里比喻为“现象界”即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到了极致。
庄子说,在这个有着太多狭隘限制的现实世界里,以个体的那点有限的生命力去追求世俗的那种生死友谊是可敬而又非智的。这里的“湿”与“沫”就是个体有限之生命力之比喻。当“湿”干与“沫”尽之时,这世间的苦难和悲摧就张显出它的无情与残忍了。对于这种悲摧现实结果,庄子做出了智慧的舍弃性选择“相忘于江湖”。
什么是“相忘于江湖”?
我以为,“相忘于江湖”即是“彼此忘形于江湖之中”,就是跃出于“泉”之限制,在大江大湖之中去体验超越的精神的自由。
用哲学语言来描述就是,与其把自已的身心禁锢在狭隘的现实生活中,以个体有限的生命力去与无情的现实对抗至死,不如把自己的身心从现实的狭隘中解放出来,跃进宇宙人生之生命状态之中,在无限的精神世界里,重新全面审视友谊的本质和价值,勇敢地超越现象界,而让真实的身心一体的生命沉浸在整体的宇宙世界的生命体系之中,自主地、忘情地、永恒地守望与相处。
与其相守痛苦至死,不如分手自在活着,这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在以生命存在为至高原则时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现实性选择,但这绝对不是作为哲学家的庄子所倡导的生活智慧。
至于世人宁可相濡以沫,也不肯相忘于江湖,或者不能相濡以沫,便分手于歧路,这都是一种选择,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便的选择。
庄子的“相忘于江湖”是难行路,需要“相”的共同超越。一旦成功超越,便得了大自由,生命的品质便由此提升,从此与昔不同,与众不同。
我以为。
2015年7月30日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