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给“万众创新”的喧闹泼点冷水
——兼论必须懂得反对盲目主义的创新辩证法
不知创新之弊,难得创新之利!要得到创新的收益,先要计算创新的代价。死亡率高而成功率低,是创新的常见现象。不创新可能还是慢慢等死,瞎创新往往是快速找死。要小心过度守旧成为你的棺材,要提防盲目创新成为你的坟墓。
创新是需要能力的,和创新能力同样重要的是控制创新的能力,即是要把握创新的尺度,使之与市场的需求、创新的时机达到恰到好处的无缝链接。尺度太大过于先锋,就是左倾;尺度太小过于保守,就是右倾。而左倾和右倾都是错误的,都是难建大功的。
坚持传统未必没有价值,刻意创新未必创造价值。价值的衡量标准,看的是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行动的过程。实际上,善于创新必善于继承,善于继承必善于创新。反之,拙于创新必拙于继承,拙于继承必拙于创新。创新是继承之子,继承是创新之父。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对既有文明成果的继承——创新是为了更高的继承,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人类的生存更大程度上是依靠的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与进步相比,生存才是更重要的。这是众多创新规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很多创新者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违背创新规律的探索上,最后弹尽粮绝,只能黯然退场。他们不知道,规律是不能创新的,只能发现;用创新挑战规律的底线,只能死的很难看。
很多创新者被所谓的“国际主流创新思潮”的鼓噪所左右,不加思考地屈从于什么“互联网思维”、这个+、那个x或者一系列时髦的英文概念之淫威下,稀里糊涂地跟风投资,稀里糊涂地纷纷破产。
还有很多人对创新持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热诚,高呼着“不创新勿宁死”的冲锋口号。他们忘记了创新是为了活得更好的真正本义,因此说出了“创新高于生存”这样舍本逐末、颠倒主次的傻话。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中国企业的创新标杆、全球通信巨头华为,终于发出了对于盲目创新的反戈一击——任正非说:“公司员工要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因此,是到了给“万众创新”的喧闹泼点冷水的时候了——这不是要打击创新的积极性,而是要打击创新的盲目性。要不要创新不是问题,怎样创新才是真正的问题,而后者的解决之道,恰恰是在“万众创新”的喧闹声中,很少能听到的。
社会进入了“万众创新”的时代,一方面标志着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浪潮,一方面说明竞争残酷到了铁锅作响、人声鼎沸的程度。遗憾的是,只要是时尚的就难免是肤浅的,当“万众创新”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又有几条小鱼还能保持独立而自由的呼吸?
最后,我要说的是:创新并非是伟大的,只有成功地改变了世界、造福了人类的创新,才是伟大的。创新者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反对盲目主义的瞎干乱干,不清算形而上学和洋奴主义的不良影响,不把握创新的基本规律,其结果必将是与愿相违,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