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68):分享


 万里跋涉(68)

分享

2015717日。

那天从波密出发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而我只在早上吃过一碗面条。于是在给那位门巴族小伙子上货的时候,我在小卖部卖了一瓶水和两个面包,这些东西够我顶过下午了。

车行两个来小时,还没有到吃午饭的地方,肚子确实有些饿了。这时后座一位中学生拿出一袋小面包,分给大家吃。好像后面几位也没有客气,递给我的时候,我很勉强拿了一个。接着,另一个中学生将一瓶饮料传过来,问喝不喝,因为只有一瓶,我觉得这只是客气客气。不过,这也体现分享的精神。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饮食,要防备主动与你打交道的人,等等。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变得复杂了,也就是变坏了,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了,人们之间的分享精神丧失了。这是我们文明社会的情况。

在墨脱那样的地方,“文明之光”还没有普照,因此还可能保留着某些原始古朴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比如简单而朴实的道德观,比如分享成果和共担责任,等等。在我们这个功利主义的人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真正的丛林社会里,这些东西已经过时,成为落伍甚至反动的观念了。

分享的观念应该是我们从来就有后来才消失的。想一想少年的时候,有一把蚕豆肯定是要在小朋友之间分着吃的。谁吃独食都会受到指责,甚至会被抢夺。即使只有一块糖,也要在小朋友之间一人舔一口,一直到只剩下薄得像一层纸。后来我们不再分享,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恰恰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太多了。

分享究竟是一直先进的观念还是一直落伍的观念,实在不好下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分享是一直好的,善的观念,因为它使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使人在与他人的共同消费中发现财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