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有钱”
昨天一则新闻,司机打警察,想必是一片骂声。我倒要替这位仁兄说句话:打人固然不对,为什么打人?倒是有的一说:如果停车秩序一直就是良好的,那么这仁兄也许不会这么激动,而且得求饶哦。到底是任性还是秩序的问题?
就像念书的迟到一样,秩序良好时,迟到者起码不好意思或者一大通解释;秩序不好时,迟到者就会攀三比四,百般抵懒,严重者对班干部产生人身攻击或报复,起码也是有意见。
除了“老子就是有钱”之外,还有“老子就是有权”,也就有了笑话“我爸是李刚”。这几年腐败打的厉害,“有权”已经收敛了;而“有钱”似乎越来越平常。这种任性说明了什么?还要持续多久才能从有钱人的脑力里除根?
新年伊始,都希望开门红,没想到连“机制”都熔断了。什么原因?是秩序不好吗?感觉过去的机制也可以,为什么好心赚了个驴肝肺?关键是“老子”太多了,钱多了。小小的股市,哪经得这么多“老子”去折腾?哪里还有老子管你秩序不秩序?还管你实体是哪个孙子,先揍了你再说。这不,老子多了,官方也只好连夜撤退。
有权的为了权力的执行,往往是霸道的,老子有权,说干就干。这不,在秩序不良好的停车范围内,执法者要立即执法了,还被违法者打了。股市也一样,本来就是震动不稳,股灾还没有完全消停的时间里,又出新政策了,这和房地产“限购”一个效应。只不过是股市更敏感,执法者更任性而已。
假如做到沟通顺畅,举一反三,你知我知大家知,也就是劝导“足够”,也许这些事情就可以避免;还有城管打架,执法者与游击摊贩因为执法的霸道与任性,以及摊贩们的生活窘迫和谋利生机产生严重的对立,到了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程度。打架,对骂,自然就多起来了。
有钱的商人似乎不存在乱花钱的现象?有钱的老板更是任性,打造各种各样的帝国、硬吃房地产大佬、打造宝洁式的品牌体系、参股银行、媒体、打造乡村大产业,还有大健康产业。弄得就像凤凰卫视一样,小小的凤凰卫视台,有“大”字的节目十几二十几个。还有贾平凹讽刺的小日本自称为“大日本帝国”;长三角冲积平原称为“大上海”;还有“大英帝国”,一片岛屿。
如果有钱以“大”为战略,似乎也无妨。关键是做起来,也大方,那就是挨打的份了。有钱可以任性表现一下,这对市场并没有好处,更不是广告;有权搞规划建设这么个城,那么个区或城都无妨,关键是以挤进这样规划的“城”、“区”就以为自己的企业就能赢得市场青睐,那也是痴人说梦,而且效果往往相反。
做品牌更是如此,“大”除了数据量大可以称为做品牌的一个要素之外,其他的“大”均为品牌不良要素;金融,本来就是少数人玩的游戏,大家都去玩金融,那么代表秩序的金融就一片混乱,哪还有金融可言;这是典型的自残。多元化,集团战略,这些都是老问题了,不论是多品牌战略的多元化,还是单一品牌的多元化,还是老母鸡带小鸡战略的多元化,都有其致命的弱点;关于自媒体的互联网世界,一方面滚雪球,可以越滚越大,另一方面,失败者纷纷退场,又给了领先者孤独求败的市场环境。
Q讯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帝国,这几年遭遇了几次大的冲击。我们都知道帝国是噩梦的开始。这个企业的成长经历说明“老子有钱”之后就有了“老子有权”的事实。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自媒体或门户新闻”大都是脱胎于商业化的基础之上。所以,经常跳出来的新闻窗口,往往大多是负面新闻或者色情擦边球、色情题目类的新闻,毕竟他们有钱赚广告费才能提供新闻——虽然这些新闻是大多数人不需要的。但是,事实就是存在着,为了商家能赚钱,因为他们有权在公共网络平台发布新闻;而他们发布的内容又是为了让人“任性”的自我需要。而非公共道德以及权力的诠释或发扬。
Q讯马在互联网大佬就餐时,被大佬们评价为最能“劝酒”的。为什么小马哥放下了经营强势的架子?因为他知道不能再“霸”下去了,正像张晓峰在《互联网+:国家战略》一书中所说的,也有微信张所说的,切切实实尊重客户的意愿才是出路,这也就是“劝酒”的必要。
互联网是任性的极限,客观上只有Q讯、阿里、T度在张狂,这是不公平的,这是权力与任性的集合体,是腐败,垄断的腐败,是腐败过单纯“有钱”或“有权”的腐败。为什么我们还自得其中?立法的权力派生性有其滞后或现实立法依据不充分的客观要求;但是,及早认识任性与权力的关系是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有利,对公权力也是一种推动与进步。
如果不能够再任性,充分的沟通,及时的处理,以及权力运用得当、时机得当,在权力和任性之间的动态平衡之间就能找到秩序的意义和价值。有了秩序就有了金融,就有了效率,就降低了成本,就保护了环境,就净化了社会,就阳光了权力的环境,就塑造了文明的人。
张海勤 2016-01-13*于广州。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