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石油战争”是为了争夺石油储量的所有权而展开的战争,其根源就是贪婪。早在1932年,第一场石油战争就开始了,当时玻利维亚入侵巴拉圭,目的就是要获得预测石油储量丰富的南美洲亚热带地区大查科的领土权。从此以后,石油战争一直持续不断,1980年8月伊拉克入侵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接下来,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进攻,这是一场具有争议的战争。所有这些战争的部分目的或者全部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石油,企图以此改变全球的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对石油的兴趣极浓,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当时世界上主要工业强国和军事强国都明白石油的战略地位和军事意义。它们意识到,如果没有石油,军队的飞机就会被搁置在机场,卡车、坦克和战舰也只能被迫停靠在一旁。1918年,德国的石油供给被封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德国向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挺进时,石油供应再次被封锁。直到这个时候,德国才发现,石油在战争输赢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为时已晚。
今天,如果没有了石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以及正处在迅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经济都将崩溃。最近几年,石油消费量仍然在迅速增长,然而,发现的石油储量却少得可怜。尽管预测石油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从3年到5年,到15年,或者几十年),但人们对世界将会触及石油峰值的恐惧却与日俱增。石油峰值是指石油产量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的那一个点。因此,各国对现有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石油供应量的日渐减少,区域的紧张局势看起来更有可能演变成战争。
中东地区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2/3,目前仍然是世界石油的主要来源。然而,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该地区局势依然高度紧张,主要石油进口国,如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都在寻找新的石油资源,中国和印度也逐渐加入了寻找新石油资源的行列。19世纪,在发展中国家开拓殖民地的新一轮竞赛中,西方大国为获得西非和中亚的石油而竞争。石油需求在急剧增长,石油供给却在日益减少,当石油需求与供应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们将会发现,石油战争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暴力程度在不断升级。
全球石油持续过剩的局面奠定了“买方市场”的基调,中国作为石油输入大国,油价的下跌拉低了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延缓了通货膨胀速度;同时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利于出口,对国内经济的复苏将产生推动作用,未来中国在国际局势中必将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买方市场增加了原油进口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事务上的腾挪空间。迄今低油价反映了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并且也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一个警讯。全球油价下跌,代表了约有1.5兆(万亿)美元的资金,从全球产油国移转到原油进口国,而亚洲进口原油的工业国则是其中最大的赢家,这些正面因素将有助于缓解中国2014年下半年经济成长放缓,以及日本经济成长疲弱的迹象。
近期各种数据比较集中,ADP携手API以及EIA数据在本周共同出现,大宗商品诸如原油产品出现大幅下跌。数据利多这也是大势所趋,供大于求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油价格难以得到大的改变。虽然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但是伴随中东局势以及沙特和伊朗之间的问题伴随,原油近期的走势仍然是难以预料的。
目前国际油价仍旧低迷,中国用美元到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石油。这样一来,中国不仅抛售了美元,储备了发展所需的能源,更让中国买方提升了市场地位。待人民币崛起,石油人民币便向石油美元发起进攻。那么再来看一下现货原油的行情:
从日线图上看,布林带朝下开口,油价沿着布林下轨运行,均线呈向下一字排开状,MACD附图指标死叉运行,绿色动能柱放量但有减缓的趋势,RSI拐头向上,随机指标KDJ走缓有拐头向上的趋势。
在来看下4小时图。 油价目前上升动能较足,上方受到来自于MA5与MA10线的压力,附图MACD绿色动能柱缩量,快慢线相遇即将形成金叉,RSI形成金叉往上运行,短期内油价看反弹,但是请注意大趋势还是空头,切勿盲目抄底!
操作建议
1、长江油196附近多,损192,目标208-210;
2、长江油210附近空,损214,目标2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