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益性公墓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这个名词是政府对公墓市场进行市场干预的产物,它意味着公租房、廉租房之类的地产形式进入了现代公墓业。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它在企图阻击农村经营公益性公墓,违规向市民出售墓位的浪潮的同时,也企图竭止城市经营性公墓的市场价格增长过快给市民造成的消费上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这也是政府的一种宏观的经济调控措施。对于普通百姓无疑是一件好事。重庆市人民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建设两个大型城市公益性墓地,基础设施投资都在5000万以上,而且资金保证。其投资的规模与速度、产品的品质代表了重庆市公墓投资的最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政府有钱。
第一座城市公益性公墓崇兴园定址于九龙坡区含谷镇,经过半年的工程修建,已经正式向社会服务。其基本售价在0.7万到2万/位之间。其同款品质的市场价格大约是经营性公墓的3-10之一。这对平抑公墓的消费价格确有巨大的实际作用。第二座选址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附近,正在积极的准开工准备之中。
政府投资修建,在选址、土地使用,行政审批等方面有天然的方便性。国家对公墓审批方面的各种规定,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灵活运用。这是任何一个私企投资这个行业都不能办到的。
只要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只要抢占了这个道德的制高点,相关的条例和法规都成为次要的事。这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法律的特质之一。
这种高投入、低价格的市场评平衡方式,会在一些低收入和信奉彻底的唯物主义信仰的人群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这要依国家财政的支撑,现在市区两级政府都以每年上千万的财政补贴来支撑城市公益性公墓可能产生的经营亏损。
为什么会亏损?
理论上亏损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这样低的价格,只要数量足够,也有相当的利润。因为它的土地成本出奇的低,这是他的最大的优势之一。
低的成本土地、高投入的建设品质、低价位的上市价格,凡是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要素,都被城市公益性公墓所全面具备了。那么为什么还会亏损经营呢?原因大概如下:
1、它的使用功能服务过于简单,这是政府投资的性质所决定了的必然性。
曾经有人非常悲观地认为,城市公益性公墓的低价策略会造成经营性公墓的市场的全面崩溃。我坚持认为,这只能有更有利于公墓市场的消费群体的自然划分,这有利于专业性较强的经营性公墓在专门文化上的更深广的市场去发展,真正实现经营性公墓的历史使命。
2、它不能满足人们对墓葬文化的深层次的需求,无法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源。
政府投资新建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在世界观的文化格调上宣传唯物主义的,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恰好在墓地行业里,不是主流的方向,人们透过墓地,而给予生命寄予的各种丰富的观念在这里将无法得到彰显和实现,这是阻碍客源流向的主要原因之一。墓地永远是形而上学、宗教意识的,离开了这一切,它便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性的精神意义。
3、所有的管理者都来源于国家在职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城市公益性因其资产的公有性和主要人员的体制内而让它产生了极大的体制性局限,他的产品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主动的竞争力。这为中高档的经营性公墓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4、用工人数偏多,工资偏高,营运成本的较高。而且这种成本,会越来越高。这也是这个体制决定的。仅此一项就会消化掉它许多方面的优势,而成为一个长久的纯粹经营问题上的包袱。这也许是需要财政支撑的又一个实际原因。
2016年1月11日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