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近年来声名鼎盛的经济学家曾谈到,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学家是“道德中性的“,“或者是不讲道德的“,除了将道德视为人类选择的诸种约束之一以外,其他任何对道德的讨论,对经济学家来说都属于“不务正业“之列。似乎经济学家只需恪守“冷漠的客观性“,没有一点人间情怀。然而何清涟以《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一书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的高度的学术良知和道德承担,读之令人百感丛生。这是一部追问中国发展方向的书,也是拷问知识分子灵魂的书。所以这本书的流行就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价值了,其中还包含着阅读者对经济学家的道德品质的期望。其实经济学本身就是普通大众的学问,后来不知为何被某些人搞成小圈子里的屠龙术了。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达尔认为: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应当满怀人类的同情心,献身于这样一个信条: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冈纳·缪达尔穷毕生精力,将经济学界淡忘已久的“平等“观念,引入发展经济学中,使其经济学理论充满了人类关怀,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何清涟先生发展了冈纳·缪达尔的“人类关怀“之说,呼吁研究者反思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科学,归属于“社会性“而非“技术性“范畴。她在本书的前言结语中反复强调,她写本书旨在“将人文科学的道义评价与社会科学的理性判断结合起来“,要为“没有良心“的经济学研究呈现它应有的良知。
于是在这种学术良知的观照下,《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对中国经济社会10个方面条分缕析的过程中,作者不仅时时在批判官员、“内部人“的腐败行径以及社会性的伦理失范,呼吁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而且处处不吝篇幅笔墨地对流行一时的“腐败有利论“、“高薪养廉论“进行指谬。在作者心目中,“建立道德和政治责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而对比的研究和呼吁,正是中国已成为“显学“的经济学所不屑、不愿也不能为之的。一个大国的经济学界,仅仅满足于西方理论的简单推演和为现行政策作牵强的辩护,“只能说明社会公共价值观念已被扭曲到非常可怕的程度“。
《现代化的陷阱》难能可贵的是完全以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在我们一般人对现代化怀着一种轻快诗意的幻想时,我们常常已将现代化的粗陋忽略不记了。仅仅从我们个人生活舒适的期望看现代化,是现代人对现代化抱有一相情愿的积极评价的基本原因。我们为此甚至容忍了我们对现代化种种难以容忍的缺陷与不足。理性地反思现代化,离我们对现代化的期望相当遥远。何清涟此书呼唤人们的理智。她以事实向人们揭示了现代化的“双刃剑“性质,事实是大量的,根据是可信的,结论则让人不能不服。这是一个追寻学者生命真谛的人,在大家还执迷于现代化物质享受之中时,以为理性负责的态度、提出的富有理性魅力的分析与断定,因而有着使人信服的思想力度。
10年前,广东的何博传先生以《山坳上的中国》一书揭示中国现代化的各种问题与危机;10年后,何清涟先生写作《现代化的陷阱》表达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心。“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经济学家的人间情怀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我自己更喜欢她的另一本书《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其中的文字脱离了经院的藩篱,以切实明白的平实文字叙述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守护人类文化的后花园。斯人虽已去国,留有文字照样可以让我们品读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美丽
经济学家的人间情怀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