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劳动力工资的相关要素(之二)


 3.不同养老方式下劳动力的代际补偿。 从劳动力工资所包含的内容来看,除了满足维持劳动力生存以及下一代劳动力培养的费用开支以外,劳动力工资中还应包含劳动力父母在劳动力培养期间所支付的费用,其主要通过劳动力赡养长辈的费用体现出来,理论上而言,在不同的工资支付方式下,劳动力对于养老费用的支付方式也各不相同:

  第一、代际养老的理论支撑点。从代际养老的实施情况来看,上一代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其子女来进行赡养,社会不承担赡养老年人的责任。在这种代际养老模式下,其理论支撑点在于下一代劳动力对于上一代劳动力养育的一种价值补偿,理论上而言,在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劳动力扶养的子女越多,其为子女支付的教育、训练费用支出就越多,当上一代劳动力在年老之时,由其下一代劳动力支付的养老费用就越多。在这种养老模式下,上一代劳动力工资中并不包含本代劳动力必要的养老支出。理论上而言,这种代际养老模式,一般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累时期,一方面通过人的培育,积累必要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工资中不包含劳动力自身的养老费用,有利于在劳动力从事生产期间,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当然,由于不同劳动力在生育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那些没有后代的劳动力,必须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来解决其养老问题。在这种养老方式下,要求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医药和医疗产业取得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与养老需求相对应的护理行业,也可以通过代际养老的方式自动地加以解决。

 第二、个人自筹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体制理论支撑点。在个人自筹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下,一方面,在劳动力工资中包含有一部分必要的养老费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的公共积累,从劳动力当期所创造的增量价值拿出一部分,用于支付劳动力的必要养老费用。在这种养老模式下,相对于“代际养老”体制而言,劳动力养老的社会属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虽然用于养老的社会统筹部分也来自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量价值,但是,对于这部分来自于增量价值的养老基金的统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劳动力者由于个人劳动能力差异而导致的养老水平的差异。虽然由于个人自筹养老基金的加入,这种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使不同劳动能力的个人在养老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对于“代际养老”而言,劳动力在养老水平上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必需指出的是,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个人自筹和社会统筹基金,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养老问题,要稳妥地解决劳动力的养老问题,其还必需有与这些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或服务来做支撑,这就要求在当初按照劳动力增量价值提取社会统筹劳动基金以及劳动者自筹养老基金时,必须有与劳动力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商品加入社会再生产,通过与养老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商品(服务)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结构上的进一步改善,从使用价值形态上来满足劳动力的养老需求。在经济实践中,从满足劳动力养老需求所需要的产业支持来看,随着劳动力进入年老阶段,医药产业、医疗产业以及护理产业必须得到大的发展。就此而言,在劳动力基金运作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要求与劳动力基金相对应的以使用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商品(服务)在规模上进行相应的不断扩张,在结构上不断改善,以满足劳动力的养老需要。

第三、统一社会养老的理论支撑点。在统一的社会养老模式下,劳动力的养老问题由社会全面负责,不需要劳动力在年老时支付任何费用。在这种养老方式下,社会统一养老资金来源,既可以来自于劳动力增量价值的创造,也可以来自于当期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就来自于劳动力在前期劳动过程中的增量价值扣除而言,在劳动力前期生产过程中,生产力相对发展,社会对于劳动力创造的增量价值通过专门的税收等方式进行统一的扣除,成立专门的基金,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基金的不断运作,实现基金规模的进一步增值。必须指出的是,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基金本身不能解决任何养老问题,要稳妥地解决劳动力的养老问题,其还必需有与这些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或服务做支撑。这就要求在当初按照劳动力增量价值提取劳动基金时,必须有那些与劳动力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商品加入社会再生产,通过与劳动力基金相对应的使用价值形态商品(服务)生产规模上的不断扩张和结构上的进一步改善,从使用价值形态上来满足劳动力的养老需求。就满足劳动力养老需求所需要的产业支持来看,随着劳动力进入老年阶段,医药产业、医疗产业以及护理产业必须得到大的发展。就此而言,劳动力基金运作的扩张也必需要求与劳动力基金相对应的以使用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实物在规模上不断扩张,在结构上不断改善,以满足劳动力的养老需要。从当期生产发展中支付的统筹养老金来看,其要求当期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力在当期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量价值,除了满足于劳动力自身生存、发展以及扶养子女之外,还可以出现较多的剩余,用于满足当期劳动力的养老需求。当然,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当期劳动力创造的增量价值对于劳动力养老需求的满足,不但体现在价值总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满足劳动力养老需求所需要的以商品(服务)作为表现的使用价值形态支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