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金交易所成众家争夺的“高地”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金融门户、信息化金融机构、P2P网贷等构成了一个日渐成熟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再加上824日出台的网贷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借款上限,促使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转型,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始渐渐脱离巨头“掌控”。

回顾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一旦有新的发展模式或平台,各大巨头就会开始布局,划分“蛋糕”,实行“圈地运动”。

不过,在暂行办法颁布后,一些小平台也开始考虑转型,即弱化P2P”,而极具稀缺性的金融资产交易所则是其布局的一个目标,不管是入股还是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交易所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补充构建了生态体系。但目前国内此类交易所还为数不多,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稀缺性,令其成为各大金融巨头争抢的对象。

再细看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稀缺性,我们会发现,这个稀缺性背后是较高的信用背书、具备极为优质的资产和极强的技术系统支撑,需要监管备案和第三方托管。说到底,相较于P2P网贷,金融资产交易所具备灵活的模式且更具安全性。

据悉,从2015年开始,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始在市场上亮相,一些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先行先试。对参与方而言,金融资产交易所是一门好“生意”,好平台,当然除了生意之外,也有人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苏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一年多来,他们不仅要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投资产品,还要承担服务苏州地方经济,盘活苏州地区金融资产,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任务,“这句听起来像空话的话其实是句实话,毕竟我们是有国资背景的,就从这点来说,这个担子我们必须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