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意荡我心


 木渎古意荡我心

喻建国

灵岩山是我多次到过的旅游胜地,木渎也相应地到过很多次,但是木渎古镇却是今天第一次来。木渎古镇与苏州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为此三年聚材,五年乃成,当年从各地源源送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由事“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应此而生。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离城15公里处的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这一点是江南古镇所少有。镇中还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其间古典园林特色尽显于中。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更是历经沧桑,到了盛世今天,不仅风貌犹存,更是又上一层。坊间店家林立,操业者除了本地姑苏人,还有全国各地兄弟姐妹,就连边远新疆也有维吾尔族的朋友在此工作与生活。

古镇有名胜,严家花园为其一。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一呈现,顿时题咏颇盛,园名也更称为“端园”。龚自珍对此园留有褒句:“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曾任台湾总统严家淦先生的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为“羡园”。因为园主姓严,大家也就称其为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只是依附于厅堂之上,当导游解说致辞,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将其摄录,我也一样把它们摄下。严家花园的文化气息极浓,为其奠定了名园风范。著名的友于书屋,须经曲折的长廊方可到达,书屋自成一体,院前湖石堆垒,俨然大山挂门前,锁住了一片浪心。

古松园也是古镇名胜,原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的精雕细琢,出自洞庭东山雕花大楼同一人,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园名也由此而来。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晓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实属罕见。后园西侧建有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她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的传人,绣品《耶稣像》更是名扬世界。
   
木渎没有出过状元,只有榜眼。榜眼府第位于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 冯桂芬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一甲二名进士,古代高考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因此其府邸也就被称之为榜眼府第了。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尽显其中,构成其主要特色。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假山散落其间,再加绿树掩映,自是一番风情。

看来我还要再到木渎古镇来,镇上精品不少,待以后再行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