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信仰與華為的執著


  026.蘋果的信仰與華為的執著

  很多人公認華為“不會”做品牌。今華為手機mate9開啟了萬元人民幣時代。且不論值不值?單從營銷(定價)這一市場行為(也許是巧合)足以證明華為開啟了顛覆西方創造的“品牌”商業行為的新時代。在某些人的消費意識裏:品牌是無價的、至高無上的、深入靈魂的、社會行為的別針。就喬佈斯創造的蘋果手機被視為智能手機的第一品牌似乎它永遠是智能手機的品牌代表,華為顯然不信這個邪,它的這次定價就是個品牌營銷行為。也就是說,華為要嘗試顛覆喬佈斯打造的蘋果是智能手機的第一品牌代表。

  蒂姆庫克衣鉢喬佈斯的“不要模仿我”的遺言,延續了蘋果的增長業績,幷創造了蘋果新的市值高度。但是,蒂姆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公司未來的充實也屢遭挫折,且傳聞不斷。而蘋果手機的更新換代太快了,以至於侵蝕了蘋果手機品牌的價值。這種“時間”的量化寬松貶低了“代”的有效配置,從而打斷了品牌的筋骨,失去了品牌的靈魂。

  蘋果公司是信仰品牌的,蒂姆庫克對蘋果公司的未來諱莫如深。關於品牌,它來自西方後工業時代,是工業化的產物。應該說是傑克.特勞特把品牌定位發展到了西方品牌的最高峰,雖然這對於艾爾.裏斯有點不公,畢竟艾爾.裏斯纔是定位理論的第一人,他的女兒勞拉也在積極發展定位理論。(略)。但是人們忽視了品牌是誕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這一事實,或者說西方業已形成的品牌消費時代特色是信仰品牌理論價值。蘋果公司也是如此。

  華為作為一家通訊設備供應商,本無意品牌輸出,他們秉承技術至上的理念,唯技術為信仰。這與喬佈斯的那一套格格不入,甚至天壤之別。再上綱上線,東方群體意識與西方民主化的不同。如果西方商業邏輯是集體滿足個體,那麽東方就應該是集體滿足集體。如果西方營銷策略是差異化,那麽東方就應該是統一化。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人們變異的無限可能和有理有據,也提醒人們品牌差異化是品牌樹立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任正非説,全體人員猛攻一個目標,直到成功為止。華為的做法似乎很不懂市場對品牌的渴望?也不知道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法則?如果說,蘋果公司懂得利用品牌驅動市場化消費,那麽華為公司就是以技術滿足客戶需求,就是迴歸本源。不否認蘋果公司對技術的創新與利用,但是,不信品牌這個邪的華為似乎鐵了心要超越品牌消費時代的優秀代表——蘋果公司的手機品牌。

  ……

  品牌是個營銷工具,是個好東西。華為不信第一品牌不可超越和替代這個邪,他們用最原始的經營手段,改變人們的潛意識和意識。就像要改變可口可樂、麥當勞、奔馳、寶馬等等西方世界的圭臬一樣。過去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在看來是我們陷進去太深了,還包括我們仍然對“國外或進口的”的過敏,對西方技術的迷戀,也包括國內一些品牌的暴利迷失了方向。

  我始終認為:醫藥改革,還有律師業的“先收費”模式,都是需要“有人”去觸碰的。(不詳談)

  謹以此文獻給實體店苦苦支撐的人們,也獻給還迷失在互聯網新媒體廣告里的人們,最後獻給國人成功人士,品牌理論需要中國實踐來重塑。華為已經超過蘋果了!

 

 

 

 

 張海勤2016-11-05¥0156於廣州

 

 

 

  「原創作品,禁止一切形式侵權使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