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否客观存在,不是以人们的显性思维去思考。也不是以个人的感受,意志与价值观来衡量。传统的经验告诉我们,生物是有命,有运的。无命则不生,无运则不成。不生不成,犹如枯木顽石。生物有血气者即有争竞之心,即有生命。有生命者,即有所谓能挈领其独自命运的主宰。唯命运不可即见,隐于无形,不能令人人皆能抚其迹索其幽微。所以似有似无,若即若离。
在研究命运的作用于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个人的命运具有多样性的复合结构,具多维的角度可以表述人生命运。人们普遍关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性格影响了命运,还是命运造就了人们恒常(习惯式的)或突变(情绪化,冲动型)的性格?人一生下来就有了八字,即被后来的学者们赋于了阴阳五行等等的各种内涵。此处可以看作是先天之性格之构成,用现今科学之解释可以看作是基因的遗传。后来受到生活,学习,工作,与人交往,情感,与社会发生具体关系等环境的影响造就的性格乃属于后天性格之构成。由此可以粗略分析:性格乃有其命运的先天生成因素及后天的人为可塑因素。即此两个方面构成性格与命运的初步联系。
随着大运的变化,流年的更递,个人的性格也会很明显发生变化。一方面固然是与人生知识经验的积累,价值观念的碰撞,个人的全部体验所影响有关。如此则可以客观,合理地看待大运,流年对性格的促进,改善或破坏。八字的原始意义决非是看性格的,但由于性格对具体人生命运有紧密影响,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所以演变成研究命主的性格,也是研究命运的重要课题之一。
有人问,既然性格影响命运,那么改变性格是否就可以改变命运呢?
当然,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自然能影响到自己的命运。但是改变性格是那么容易的吗?很难说一个人的性格在没有经过重大挫折或心灵触动的时候,能轻易有决心有能力有恒心去改变自己已经塑造成立的性格。比如你不喜欢吃某些食物,虽然你知道这些食物对健康的身体有益,但你会勉强去吃吗?会坚持每天每餐都吃你不喜欢的食物吗?如果你说能,好吧,那我恭喜你,你必定有可能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最难的部分还不是这些,而是你勉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很难不伤害别人和自我伤害。这就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最难的部分。前提还是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些内涵比较丰富,特别聪敏的人也能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中得到反思,等同于自己的体验)有比较大的触动,并且有勇气,有毅力愿意去尝试改变。这些人的成功机会自然相对较大。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特别是性格定型之后,40 岁以后能有毅力改变自己性格的人更少了)都难于获得突破自己性格中具有障碍的一面。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意思了。
在中国古代,圣人具有励精图治的思想抱负,但往往志向难伸,才情难展。圣人们所遇到的挫折是明显的,圣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两点之间直径是最近的距离, 但最近的距离却往往难于通过,人们被迫不得不多走弯路,多绕远路。弯路,远路,令人历经坎坷却也收获重大精神财富,最显著的就是改变人们原本锋芒毕露气吞万里的性格。原来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质感是柔软的,脆弱的,人性的共性是如此的一致的,但这样也是最真实的。孔子年轻时候带领着一班学生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到了晚年,他的性格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执着于「使我为政三年必大治」的理想主义,而踏实以教学传道为务,终成教育名家。至于他的弟子子路,至死也改变不了暴躁急躁的性格,结果自然也是悲剧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