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客户结婚生子


 

      1993年年初,国外竞争对手们纷纷通过技术转让、与邮电系统甚至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任正非想巨头们真聪敏啊,这不就是跟邮电系统结婚生子吗,合资双方是夫妻,合资公司是孩子。既然外资可以这样做,“老子”华为也拥有核心技术,为什么不可以跟邮电系统办合资企业呢?很快,华为就了具体操作模式——邮电系统出资与华为合作组建一个新公司,华为入股并主导经营。1993年,华为在得到广东省和深圳市支持后,华为一共与全国21家省会城市邮电系统联合发起成立的合资公司——莫贝克公司,注册资金8881万元(资金背后是邮电系统干部和职工)。华为给邮电系统的股东们每年分红承诺是30%。

合资就是华为嫁给了邮电系统,合资公司莫贝克就是双方生下的孩子。莫贝克对邮电系统而言,是用自己的资金在自己的地盘做市场。让自己获利,自然全力以赴。通过这种方式,华为与电信局客户之间形成了资金和市场的紧密联盟,华为暨获得了资金又占领了市场,而且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局。华为的交换机通过莫贝克的渠道迅速低价冲击全国农村市场,到1995年,迫使交换机行业销售价格从200~300美元/线下降至80美元/线,邮电系统也因为全行业交换机采购价大幅降低而实现将电信业务向全国农村迅速推广的目标。最终达成国家基础设施、消费者、邮电系统和华为多方共赢的局面。1994年,华为再次与各省邮电局成立了27家合资公司,共计筹资5.4亿人民币,再次为华为的高速扩张和大规模研发输入了血液。

任正非的“利益同共体,有钱大家赚”模式,让华为从1992年的1亿元增长到了1996年的26亿元。他说:“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栓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注客户、重视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两次成立合资公司,可谓一石数鸟。既获得了资金,又促进了华为的销售,建立了牢固客户关系,还解决了大客户回款的头疼问题。

2003年销售华为收入317亿元,毛利率达到惊人的53%。这一年,海尔、联想、TCL在中国电子信息企业中营业额排在前三名,但这三家企业的利润总和才约等于华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