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二)


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基因,企业的未来。分析企业的首要,就是分析创始人的志向,胸怀、品德、能力。在人的志向,胸怀,品德,能力之中,志向为首。如何考察其志呢?

先讲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哲学家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匠:“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头也不回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看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漂亮的教堂。”听完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了三个人的未来:第一个人心中眼中只有砖,他这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眼中有墙,心中有墙,好好干,能当个工头什么的;唯有第三位,必成大器,因为他有远大的目标——他心中有一座美丽的殿堂。

人的志向犹如信仰,它是指引人成长进步的目标,有了它,就有了进步的方向;有了它,就有了进步的动力。

我通过这几种途径来考察判断创始人的志向:一、听其言,察其神,一些公开讲话视频及各种公开访谈,这种形式是最直接的。二、媒体报道,虽然有些失真,但也可以通过多侧面形成立体认识,不过媒体报道的总是有此夸张。三、公司网站内容,企业文化及年报。四、一切有关创始人或公司的消息都要仔细阅读,不得遗漏。如果写了书,当然是了解其人整个思想的最好方式。五、重点了解其人生经历故事,寻找其与众不同的思想。

通过阅读这个人的一些片断,会给你留下一个整体肖像,会形成一个整体判断。

看到,听到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英雄所见略同,也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

投资万科30年,由360万变10个亿的刘元生,当年为什么投资万科,他在访谈中讲到,当时是投资在王石这个人身上的。因为他很欣赏王身上的一些特点:第一是肯学习,第二是肯吃苦。他还记得,与王石做生意的时候,夏天37度,他们经常自己扛货在深圳交货,你们可能都想象不到。刘元生还说,当时王石给他特别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不像一般去香港的内地人,喜欢吃吃喝喝,喜欢玩,而是去图书馆或书局,买很多书。这一点让刘觉得王石很特别,跟一般人不一样。如果当年没有王石的万科,刘元生还会投吗?还会持有到今天吗?没有王石的万科,还是今天的万科吗?

许多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有一位远大志向的领航人,吸引着有着他一样志向的人一起创建事业,把理想变为现实的。

作为投资者,影响你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别的,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志向,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企业不会走得很快,很远。如果你想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与伟大的人同行,我认为这才是唯一的、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