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直接融资收益率所需要的相关条件。理论上而言,要真正地提高货币资本持有人在直接融资模式下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建立有利于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基础性制度,具体言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在资本市场中,交易标的的价格是依靠市场的定价机制来进行定价的,理论上而言,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交易制度下,通过市场投资者的连续竞价交易,可以使交易标的产生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有利于货币资本所有者根据其投资偏好,选择适当的投资标的,实现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货币资本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反之,如果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一套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市场交易制度,那么,资本市场投资标的交易价格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自身的价值,由此会对货币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货币资本所有者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水平;二是必须建立公开、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在直接融资模式下,只有建立起公开、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货币资本所有者才能根据企业披露的基本信息,在对风险和收益做充分评估以后,来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做出自主决策。如果企业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和不公开,那么,货币资本所有者在资本市场投资时,就有可能根据错误的企业信息,对于其投资标的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使其在运用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结合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亏损或取得较低的投资收益率。此外,在企业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公开以及不透明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也很难根据公开的交易信息,对于企业的股票价格或债券发行利率做出准确的定价,由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三是考虑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从事资本市场投资时所呈现出的决策分散性、投资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客观事实,在直接融资模式下,通过专业化投资评估机构的发展以及专业的投资理财机构的发展,一方面为货币资本所有者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提供专业化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在专业投资理财机构的帮助下,提高货币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回报率水平。
货币资本的运用(之二)
评论
17 views
(二)以资本市场为媒介的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优缺点。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在直接融资方式下,货币资本所有人直接以债权人或股东的身份,与实体经济发生着直接联系。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货币资本不需要通过像银行这样的中介机构,来实现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在直接融资方式下,货币资本所有人通过购买企业债券或者购买企业股票的方式,作为债权人或股东,直接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因此,就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方式而言,其明显地带有直接性的特征;二是直接融资模式下的货币资本主要通过购买企业债券或通过证券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购买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既具有有偿性的特征(如以债券为表现形式的货币资本),又具有无偿性的特征(如以股票为表现形式的货币资本等);三是与间接融资方式不同,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人取得的投资回报依据其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货币资本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取得的投资收益,除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再分配之外,不会像间接融资方式下那样由银行在投资收益分配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而言,如果货币资本投资于债券,那么,其所获得的收益率就固定为债券票面利率;如果货币资本投资于股票,其所获得的收益就表现为被投资企业“分红派现”收益以及证券二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就此而言,在直接融资方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对于货币资本的投资收益具有明显的独占性特征;四是从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所取得收益的确定程度来看,在间接融资模式下,除非存款人存入的银行倒闭,否则,货币资本所有者所获取的借款收益就是相对稳定,而在直接融资模式下,受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不确定影响,货币资金所有者对于企业债券的投资将面临被投资企业倒闭而导致债券本金和收益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货币资本所有者对于企业股票的投资也将面临企业破产而导致本金不能有效收回以及企业股票二级市场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而导致货币资本所有者出现投资损失等风险。就此而言,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大。
就直接融资模式的优点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方式下资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时效明显地高于间接融资模式。相对于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程序较复杂的评审而言,直接融资是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直接结合,其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投资程序相对简单。在债券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只需要根据企业发行的标准化债券产品,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于发债企业、债券投资项目的基本判断,通过购买企业债券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其与实体经济的直接结合。在股票投资方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只需要在证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股票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其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二是在直接融资模式下,实体经济发展所获得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与间接融资模式下实体经济获取银行贷款必须付出较多贷款利息不同,在债券融资方式下,债券发行者可以根据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自主地决定债券票面利率的高低,而不受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的约束。在股票融资方式下,股票发行企业以出让企业部分股权的方式获取股票发行收入,除部分股票发行成本之外,企业无需付出过多的融资成本。而企业对于股票持有人的股票利息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其本身就是企业通过股票融资得到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此而言,企业的股票分红是属于企业对于股东的“分红派现”行为,其本身不属于融资成本的范畴;三是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金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可以起到改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作用。如前所述,在规范的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下,根据强势有效市场的假设理论,企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项目收益率高低,都可以通过市场定价表现出来。具体言之,债券市场中债券利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债券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低程度,在充分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如果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相对较低,则其就可能发行不出去。换而言之,在企业债券利率的约束下,债券发行企业只有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其才能获得增量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实体经济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就股票投资来看,一般而言,当企业经营产品市场前景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时,其股票价格相对较高,由此使该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获得较多的增量资金支持,进而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经营产品市场前景较差,那么,其股票的价格就相对较低,企业未来的发展就不会得到增量资金的支持,从而通过资金面的约束,一方面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使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产品市场前景不好的企业,由于缺乏增量资金的支持,而被市场所淘汰,以此实现国民经济产业结合的优化升级。
就直接融资的缺点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资本所有人对于债券或股票的投资,将承担较大的自我决策风险。就间接融资而言,货币资本所有人将资金借给银行,可以获取稳定的存款收益,只要银行不破产,那么,货币资本所有人作为存款人,是不承担直接责任的。在间接融资模式下,即使银行在某些贷款项目上出现呆坏帐,由于银行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很多的货币资本所有者,因此,银行货款所发生的呆坏帐损失,首先将通过银行自有资本金进行抵补,不足部分再由全体存款人来承担。就此而言,在间接融资模式下,存款者作为货币资本所有人,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分散风险的目的。相对而言,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人对于投资项目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则由其直接承担风险;二是相对于间接融资模式而言,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间接融资模式下,作为存款人的货币资本所有者根据约定的条件,可以取得固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益。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人通过债券投资的方式,实现其与实体经济的直接结合。理论上而言,其可以根据债券约定的票面利率,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经营受制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投资企业债券的方式所获取的投资收益,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发债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破产,企业债券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本金损失。就货币资本所有者的股票投资而言,由于股票投资事先没有约定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货币资本所有者对于股票投资所获取的投资收益,一方面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取决证券二级市场的运行趋势。当被投资企业经营较好时,投资者将获得较高的“分红派现”收益和资本利得收益;而当被投资企业经营较差时,投资者将很难获得较高的“分工派现”收益,甚至在证券二级市场还将产生资本利得损失。鉴于货币资本所有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无法对被投资企业未来的经营前景做出准确的预测,由此决定了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对于股票的投资,不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