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吧?毕竟中国现在还是有很多贫困地区,这个标题真的是在说中国吗?仅仅三年就能消除所有贫困县?笔者其实也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国务院发话了!到2020年,中国将没有贫困县。
国务院目前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据了解,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把《规划》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包括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等。
在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严禁层层加码、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其实从1986年国务院成立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小组开始,再到199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和具体任务的“87扶贫攻坚计划,我国治贫之路”已经走了30年,可以说成效显著,而这也意味着,当前的贫困人口分布现状,说证明了我国减贫脱贫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也就是说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改革中提到了,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培养,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推动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在笔者看来,《规划》提出的产业扶贫,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这代表一种十分重要的减贫思路的转变,即过去我们总把扶贫看成是政府的事儿,贫困人口是被动的。,而产业扶贫,把贫困人口看成是减贫行动的主体,它不仅提升了贫困人口的谋生能力,而且是给他们造了一口“水源”,扶贫与发展相结合,在发展中带来减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