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线性交通遗产利用现状


        在实践上,最早将交通遗产进行制度化保护与利用的当属美国,跨越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的纳齐兹古道遗迹公园路(Natchez Trace Parkway)被列入国家公园体系,其他还有平铺富贵铁路水陆联运国家历史地(Allegheny Portage Railroad National Historic Site)、驿马快递国家历史小径(Pony Express National Historic Trial)等。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美国4个国家道路型国家公园2005年接待游客约3172.666万人次,占所有国家公园接待量的12%。在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已有多项条线性交通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横跨南美六个国家的印加古道、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瑞士/意大利的雷蒂亚铁路、法国的米迪运河、奥地利的赛默林铁路、印度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英国的铁桥峡谷、庞特基西斯特输水道及运河等。这些遗产地多数成为旅游热点,有的还被作为提供特色旅游体验的交通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在国内,线性交通遗产受到重视与文化学者的考察研究、文物保护与遗产旅游热密不可分。科研院所的文化学者是寻访、发现、研究线性交通遗产的专业力量,如木霁弘之于茶马古道、戈叔亚之于滇缅公路、卞伯泽之于铜运古道。文物保护是政府进行线性交通遗产普查与保护的制度化手段,如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文物局组织了全省的交通文化遗产普查,并于2011年首次将古驿道、纤道、路亭、驿站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遗产申报热的刺激下,不少地方着手对交通遗产资源进行挖掘和研究。近年来,仅云南省就提出了茶马古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南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设想。2014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会刺激更多的地方政府开启新一轮的线性交通遗产保护行动。在大众媒体的传播和意见领袖的引导下,被较早“发现”的线性交通遗产所在地旅游业普遍发展较快,如丽江古城、剑川沙溪古镇、鹤庆新华村。受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绝大多数线性交通遗产仍停留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整体性规划进展缓慢,旅游开发中的同质化现象逐步蔓延;还有部分线性交通遗产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利用方式,仍处于废弃状态,如始于云南东川的铜运古道。(引用格式:李庆雷,何晶晶,李芳. 线性交通遗产的旅游化适应性再利用路径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15,29(3):2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