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位大财主


 我在云南(7

原来是位大财主

 

在喜洲四方街往北的步行街上闲逛,在一座门楼前,有学生模样的小女孩在招徕生意。“叔叔,进来看看喜洲古民居。”她没有叫“老板”而是“叔叔”,这让我感到一丝温馨。抬头一看,是“严家民居博物馆”。还有空余的时间,再加上小女孩的热情,而且票价只要二十元,就举步进去了。因为是旅游淡季,没有多少游人。领班女士将我引到一个大厅,让我先随便看看,她接着给我安排讲解员。才二十元的门票就安排讲解员,我谢绝了。“我自己慢慢看吧。”

果然是大户人家的院落,几进几出的格局,门庭庄严,雕梁画栋,甚是气派。虽然是修旧如旧的建筑,廊柱和板壁面上还是比较新鲜的颜色,但那种规制和陈设所蕴含的历史气息还是会透露出来。进入一个庭院,照壁上的 “富春家声” 几个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大理一带的白族民居,照壁上通常会题写家训,如“清白持家”,“百忍家风”等等。富春江不是在浙江吗?它与喜洲的这户人家什么关系?或者“富春”还有其他含义可解?

正疑惑间,看到一位五十来岁样子的男人在廊下摆弄一块木雕,于是过去打个招呼。看那朴素的样子,我以为他是这家民居博物馆的维修工匠。有些木结构雕件受潮变形,有时需要取下来晒一晒,或者加以简单的校正,老先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先生显然是位行家,还给我介绍了关于白族民居建筑的种种知识,关于各种各样的木质雕件,关于木雕一些技巧。我听得很投入,油然而生敬意。

当我问老先生是不是博物馆的维修师傅时,先生说,我是这家的主人。我先以为自己听错,听他一解释,才知道被我误以为是维修工匠的他,竟然是一位大财主,是这家私人博物馆的主人。先生也不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而是七十二岁的老者了。先生姓严,还是云南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曾经担任过喜洲镇镇长和书记,现在他带领一家人经营着严家民居旅游公司。

严先生说,他们家历代都是喜洲的大户,解放前有着规模庞大而布局奢华的庄园,主体建筑有数百年的历史。解放后,整个庄园被充公。渐渐年久失修,破败下来。改革开放之后,尤其大理地区重点发展旅游业以来,严先生动员家族力量,将原来的严家产业赎买回来,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修旧如旧而成为今天的样子。

能够将祖先的遗产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严先生以为这是一件荣耀的事业。严先生曾经是政府官员,后来成为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民间艺术家。他既是白族木雕工艺的传承人,还是白族三道茶的传承人。他说正宗的白族三道茶表演,只能在他们家里看到,游船上的表演,功夫都不到家。不过,那一天因为游人太少,没有表演的计划。

说起我所疑惑的“富春家声”,严先生说,他们严家祖上不是云南人,而是从浙江搬过来的。严家祖先严子陵,是东汉著名思想家,曾经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光武帝即位,希望严子陵进入朝廷,帮助他治理国政。严子陵志不在此,隐姓埋名,成为一代隐士。刘秀去找严子陵的时候,严子陵为了回避,就跑到富春江上钓鱼了。因为他们祖上是从富春山而来,于是就有了照壁上的“富春家声”。严先生还讲到与此相关另外一则典故。建国后,毛主席意图邀请柳亚子到北京参与政治,柳亚子以种种理由推脱。毛主席在给柳亚子写的诗词中有这么一句:“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所用的就是严子陵的典故。

听老人滔滔不绝讲他的家史,居然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与严先生的见面和交谈,成为那天喜洲的游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2016/1/18